见习记者 俞霙 通讯员 黄明校
花卉既是增收致富、快速发展的经济产业,又是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的绿色产业。进入21世纪,浙江花卉业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05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产值80亿元,出口创汇4016万美元,在种植业中亩均效益居首位。花卉产业也因此被列为我省中长期重点发展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在“打造花卉强省”的总体目标下,浙江的花卉产业在改进生产设施、提升研发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为了优化花卉生长环境、提高防御和抗灾能力,我省加强了智能温室、连栋大棚、喷滴灌、升降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拥有各类温室大棚2974万平方米,其中智能温室139万平方米;通过建立以科研院所为先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品种研发中心,加强新品种选育力度,提升产业水平,现全省共有花卉研发机构47家,科技人员1000多人,专业人员3.4万人;我省花卉企业和国外公司的合作也日益增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聘请国外专家,以及与国外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等形式,积极消化吸收国外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品种,大大提升了花卉业的生产水平。
我省花卉产业提升目标
围绕“控规模、优结构、拓市场、增效益”和“打造花卉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在控制花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效益较高的中高档花卉生产比重,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品质,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市场,扩大出口,增加花农收入。
到2015年:
——中高档花卉种植比例由现在的10%提升到20%;
——产品优质率由现在的60%提高到70%;
——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
——总产值由现在的80亿元上升到100亿元,鲜切花平均亩产值由现在的1.3万元提高至1.5万元;
——制订8-10个主要花卉品种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
传化大地:做高科技的“花仙子”
在钱塘江南岸,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它就是目前浙江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农业园区——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据传化公司总经理倪惠珠介绍,园区已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上,建立了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经费上,每年用于农业高科技研发的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人才上,引进“海归”派和研究生,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这两年,传化生物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天津超群公司、韩国葛山兰园以及台湾宾友兰园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到了茎尖剥离、蝴蝶兰生产管理、母本保存和细菌检测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科技研发能力。“通过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公司现在已经成功培育出多种蝴蝶兰新品种。”倪惠珠说,自从实行国际合作战略之后,传化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6个珍贵的原始育种材料、48个栽培种种质资源,完成了84个杂交组合,并正在进行无菌播种,有望在后代中选育出传化自有的大花蕙兰新品种,实现国内大花蕙兰育种零的突破。
为了保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快速进入田间地头,让科学技术真正惠泽农民,传化公司还提出了“两个明白”推广法。一是指技术明白,种子种苗技术含量多少,怎么种才能优质心里有数;二是指市场明白,让农民明白花卉产品的市场,做到能挣多少钱心里有数。在进入现代农业产业探索的短短8年里,传化公司累计向社会提供了2.2亿株穴盘苗,其中蔬果嫁接苗1150万株,高档花卉970万盆,直接带动产值26.7亿元,累计间接带动农业产值近百亿元。
金华佛手:设施花卉结“奇果”
“除了种金子,就是种佛手”,这曾是金华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而如今,这句话已经通过张锦林的佛手园区成为
现实。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拥有佛手种植面积350亩,近年来,该公司成功开发出温室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及佛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近日,记者走进锦林公司的佛手种
植园区,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随即映入眼帘的
是几十个白色塑料大棚。记者走进大棚一看,里面的佛手整齐划一,大小均匀的青果已经泛出橙黄。记者数了一下身边一盆1米多高的佛手盆栽,果实多达20几个。“这都是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先进设备的成果。”张锦林说,如今,公司基地已全部采用温室自动控制技术,电脑微机自控温室就有5万平方米,此外,这里还拥有3000头规模的猪场一个,沼气池350立方米,生态渔场5亩。
通过温室自动控制技术及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工作效率,还有效解决了养殖面源污染问题。现在在锦林公司,工效提高近20倍,节约用水用肥45%,亩节约成本4000元,亩增收9000元,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先进农业生产设施所带来的高品质保证,是锦林公司生产的佛手吸引客户的最主要原因。在温室自动控制技术区内,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微机控制调节温室内的气候条件,全程掌控植物各项生理指标;通过对通风、温度、湿度、水分、肥分、介质PH值等指标数据的采集,实现自动化操作或远程智能化管理和监控,保证了高效、高质、全天候、工厂化生产。“通过这种方法种出来的佛手不仅香味浓、存放时间长,而且造型也比普通的好。”发展到今天,锦林公司已是名声在外,全国客商慕名前来,“现在订单已经超过去年的3倍啦!”说到这里,张锦林心里乐开了花。
长兴冠龙:外来“洋花”也吃香
果球从荷兰空运过来,土壤从东北买来,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和长兴无关。然而就凭着这一招“移花接木”,浙江冠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不仅让这些来自荷兰的郁金香在长兴的地界上扎下了根,更给长兴的传统苗木行业带来了新的气息。
冠龙公司总经理李厚海告诉记者,直接从国外引进花卉品种和生产技术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大大提高发展起点,在最短时间内提升花卉生产水平。由于这些郁金香都是“泊来品”,所以冠龙公司严格执行统一标准,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按照标准来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冠龙公司生产的鲜花,不管花型大小,还是颜色差别,都像是“克隆”出来的。
现在,冠龙公司的郁金香从出厂到进入市场,整个流程时间严格控制在5个小时以内,鲜花开放时间可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这些近乎苛刻的标准,让李厚海和他的郁金香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为了扩大生产,今年10月,冠龙公司又与荷兰迪豪特种球公司签订了1000万欧元的购买合同。第一期引进全套荷兰郁金香、百合种植机械生产线和加工包装生产线,进口由外方直接提供的种球种苗,并采用荷兰最新的技术及生产工艺,在中国生产出最高品质的郁金香和百合;第二期进行研发投入,建立郁金香、百合制种基地,利用湖州百合长兴种
植的经验,发展百合制种产业,提速百合、郁金香国产化
制作的进程。
有关专家表示,这样一个大型可持续发展的花卉
生产基地的建成,将大大缩短中国与欧洲在花卉生产
方面的差距,改变我国花球进口的历史,不仅能为国家
节约外汇,还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