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是一座建
在市场上的城市,“兴商建市”
是他们坚持了近30年的发展战略。在红红火火发展商业的背后,现代农业的发展始终紧跟商业发展的步伐,义乌率先鼓励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建立土地流转养老金制度,盘活土地。“如果说土地联产承包由小岗村发起,土地流转从政府层面推动可以说是从义乌发起。义乌在土地流转方面已先行一步,
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同时取得了明显
成效。”副省长茅临生在义乌考察
后如是说。
流转中心当“红娘”年补资金1000万流转催生规模经营特色农企达2300家一块土地两份保障
义乌作为一个市场大市,小商品经
济发达,目前已有65%以上的农村劳
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土地闲置、抛
荒等问题日益显现。义乌为此开
出“处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早在1998年,该市苏溪镇
为解决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弃
耕抛荒的问题,开始探索建
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从
2002年开始,义乌在市、镇
(街道)两级成立了土地流转
服务中心,整合土地流转供求
信息,对土地流转进行统一指导
和服务。
“想流出土地的农户找不到
买家,想转包土地的大户找不到卖
家,出现了纠纷不知道找什么组织来
调解,如今这样的情况已越来越少。”据该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开始委托流转、招
投标,到签订正式合同、支付承包款,到解决纠纷,流转中
心为土地流转当起了“红娘”。目前,义乌市通过土地流转
中心流转的土地面积已达8.11万亩,占流转总量的
57.4%。
为进一步鼓励农民支持长期和连片的土地流转,给
大户增加投资信心。该市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
在5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流出户,一次性给
予每亩200元的资金补助,去年市级财政就兑现奖励资
金760余万元。此外,各镇(街道)也相应配套了每亩
100-200元不等的资金补助。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流转中心的规范运作,
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由此也催生了出
租、转包、入股、互换等多种流转形式。其中转包和出租因其灵活性大、操作性强,已成为流转主要形式,流转面积达13.62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量的96.5%。
据了解,从2008年起,义乌市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工作。根据计划,到2012年,义乌将力争使全市80%以上的耕地实现流转。
土地流转工作的深入推进,让越来越多的种养大户尝到了规模经营的甜头。佛堂镇石楼村菜农楼朝斌,去年通过投标流入了16亩土地,做起了蔬菜种植大户。“以前都是小规模露地栽培,现在我的
16亩地全都采用设施栽培,效益成倍
增长。”
近年来,义乌进一步加大了对农
业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引导与科技支
撑。特别是近两年,土地流转速度加快,闲置土地不断向规模大户集中,不少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在规模经营中受益。
“只有把流转出来的土地经营好,流转才能长效,规模化经营才能进一步推进。”义乌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义乌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每年安排3500万元资金,扶持农
业产业化经营,给予规模经营
者各种补助。今年又首
次设立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新发展连片基地400亩以上项目的单位、新增投资在1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的单位、带动本地农户300户以上且订单保护价收购农产品的单位都能获政府
扶持。《农业规模经营配套设施建设的意见》的出
台,则有效地解决了生产配套用房的难题,目
前已有11个农业项目通过认定。
配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大
户创业创新的信心;规模化经营的推
进,为义乌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
动力。目前义乌基本形成了赤岸、佛
堂、义亭的粮食、果蔗种植区,上溪
马铃薯种植区,城西的双季田藕种
植区,城郊地带的设施蔬菜种植
带和花卉苗木种植带,边远山区
的高山蔬菜种植带等特色产业基
地。到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业企
业(大户)约2300家,拥有义乌市级
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6家,农民专业
合作社155家。这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创造的农业产值,已占到该市农业产值
的65%左右,规模经营效益日益凸显。
“土地出租有租金,现在还能领取流转养老金,做了一辈子农民,这么好的政策真是想都不敢想。”今年3月份,义乌苏溪镇龙华村87岁的金关福老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存折后,迫不及待地细细查看,脸上乐开了花,“刚刚交了8000元钱,这个月存折里就有170元钱,4年就能把本金拿回来,真划算!”
“义乌为土地流转农民出台相关养老保障政策,解决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后顾之忧,这在国内开了先河。”义乌市人劳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做法在全国还是首创。
今年1月,义乌在全国率先推出以土地流转换养老保险政策,出台首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义乌市范围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大于60%且连片50亩以上、协议连续流转时间超过10年的行政村(或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其农户承包土地80%以上流转的,已符合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行政村除外,均可参保。符合条件的土地流转农民只需一次性缴纳8000元,达到一定年龄后每月即可享受170元养老保险金。
龙华村是义乌最早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流转的一个村,也是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养老保险的首个试点村。在这个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月,该村就有97人办理了土地流转养老保险。
村民们算过账,如果种稻,一亩地种得再好,年净收入不会超过500元,而流转后,不仅有土地租金,一年还有2000多元的养老金收入,这显然是一笔包赚不赔的“生意”。所以,村里95%以上符合年龄的老人都参了保。目前,义乌市已完成22个村的核查工作,投保人数达2295人,共计收取投保资金1836万元。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两项改革的联动推进,打消了农户的众多顾虑,有力地促进了土地的流转。截至今年8月底,该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4.1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今年新增流转面积1.96万亩。
“活”起来的土地,犹如为义乌农业的发展施下了肥沃的养料,给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靠地养老有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