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国购机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加大,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30亿元,6年翻了近8番,实施范围由当初的66个县拓宽到所有的农牧业县。6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利国利民、兼顾农工、一举多得的好政策。
成效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加快。2004~2008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年均增幅在7%左右,明显高于补贴前5.5%的水平。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过48%,比2003年提高15.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油菜机收及水稻机收、机插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其中水稻机收水平超过50%。农机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扩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成效二: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农业机械得以快速推广应用,推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据测算,在节本增效方面,推广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每亩可节约种子3~4公斤,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在增加粮食单产方面,大型机械深松整地增产幅度达到10%~15%,可使玉米增产100公斤;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可提高生产效率20倍以上,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可替代200多个劳动力。仅今年“三夏”跨区机收,就为广大农民节省人工费用40亿元,减少粮食损失25亿公斤左右,农机手纯收入26亿元,共为农民节本增收近110亿元。
成效三:拉动农村需求,促进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2004~200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69.7亿元,带动地方投入52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到373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40万台(套)。据预测,今年中央投入130亿元将拉动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民投入近700亿元。2004年以来,全国农机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总产值年均增长近20%。今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农机工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达到1480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列第一位。
今年购机补贴工作启动早、进展快、措施实、督查力度大,实施效果明显。截至10月15日,全国已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1.4亿元,占投入资金130亿元的86%,补贴各类农机具299万台套,受益农户超过259万户。农机补贴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等方面作用突显,是一项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