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完成了《乳品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巴氏奶将有可能再度标为“鲜奶”。
据了解,自去年12月起,卫生部就牵头会同10部门对乳品安全标准进行修订。正在征求意见的新标准强化了对巴氏奶和常温奶在标识上的区分,要求巴氏杀菌乳应在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标注“鲜牛奶/乳”;超高温灭菌乳可在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标注“纯牛奶/乳”。
全部用乳粉生产的灭菌乳,应在产品名称紧邻部位标明“复原乳”或“复原奶”;在生鲜乳中添加部分乳粉生产的灭菌乳,应在产品名称紧邻部位标明“含××%复原乳”或“含××%复原奶”。
常温奶包括以生鲜牛奶为原料的超高温灭菌乳和由奶粉勾兑而成的复原乳,其优点在于保质期长、价格较低,代表企业为“伊利”和“蒙牛”;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低温杀菌处理的巴氏奶,则以“鲜”取胜。
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市场之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早在2004年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规定,巴氏杀菌乳不得在包装上出现“鲜”字样,必须使用“灭菌奶/乳”或“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但这一点引发了巴氏奶企业的强烈反对,并导致相关条款实施日期不得不一拖再拖。
在今年6月,又有媒体披露“‘蒙牛’、‘伊利’等乳企巨头正开始主导制定乳品安全标准,试图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更激起了巴氏奶阵营的强烈抗议。
随着《乳品安全标准》渐行渐近,“禁鲜令”基本可以视作解除。业界普遍认为,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和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将再次上演博弈好戏。
乳业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这种标识上的严格区分,对于直接由鲜奶加工成的巴氏奶企业有明显利好。一旦区别标注,很可能摊薄常温奶的市场份额。也有专家表示,虽然巴氏奶板块受益,但从目前我国不到50%的城市化阶段,以及冷链配送力量的发展情况来看,常温奶空间仍在。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