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裘智军 见习记者 王丽英
清澈的河水,洁净的水面,绿树成荫的河岸,三五成群围坐在河边谈笑的人们——这是在湖州市区随处可见的场景。近年来,湖州市区开展了以清水葫芦和水草、清淤、清垃圾等为主要内容的河道保洁工作,并着力构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河道成了湖州市区和农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首河道整治前,河面到处飘浮着水葫芦和水草,河岸垃圾成堆,甚至分不清哪里是河、哪里是岸。2003年,湖州市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开展了“千村共行动,万人齐动手”的清除水葫芦、水草、垃圾等专项活动,共清洁水面22万亩,同时落实了长效保洁机制。经过连续3年的奋战,市区河道保洁率达到了100%,极大地改善了河道面貌。
在河道整治的基础上,2006年,湖州市提出了“十年规划,分年实施,县区联动,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实施河道清淤工程。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环境灾害,打乱了原有的清淤计划——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紧邻太湖的湖州市区河道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为确保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湖州市区打响了河道清淤攻坚战和蓝藻打捞阻击战,要求在2010年前完成河道清淤工作——这比原来的规划提前了整整5年!由于组织有力、责任明确、城乡联动、重点先行,湖州市区河道清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市区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790公里,清除淤泥2578万方;清理水草15924亩,各类垃圾3611吨;打捞沉船2369条;组织蓝藻打捞船只342条、蓝藻运输车辆13辆、打捞设备152套,并投资644万元建成太湖度假区水藻分离站,为太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湖州市开发区杨家埠镇赵湾村村民杨兰娣高兴地对记者说:“河道清淤,政府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如今,为打好河道保洁持久战,湖州市区正计划出台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实施意见,在建立河道保洁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捐资,探索保洁管理费收取和河道物业化管理模式,增强人们对河道水环境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河道保洁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