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林业

种百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百合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且价格较高,大大刺激了花卉生产者种植百合的积极性,其产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08年,我国百合花产量达9.7亿枝以上。但在百合花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种球重复使用、生产技术不规范、生产设施过于简陋等。
  众所周知,生产百合花需具备采暖、遮阳、降温、灌溉、补光等设施,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不可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百合花。目前,我国部分百合种植者在营养管理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整个生长期基本不施肥,另一个是施肥过勤、过多。实际上,百合定植后的3-4周内不需要施肥。研究表明,百合萌发初期过多施肥会降低切花高度。但在百合生长的中后期,要适当追肥。一般情况下,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施肥频率和强度都不同,亚洲百合的施肥强度要低于东方百合。
  如今,荷兰百合全部使用无土栽培,而国内不少种植者仍使用土壤栽培。利用良好的土壤种植百合本身没什么问题,且可降低生产成本,问题在于,这种方式很难让百合获得最佳生长发育条件。更重要的是,用土壤栽培百合,一定要避免重茬,因为百合对重茬极其敏感。
  百合生产中的植保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方面。通常情况下,百合种球定植后应进行药剂灌根,并根据地区特点,提前喷药,以防病虫害。我国百合花生产中的病虫害多由环境及养护管理粗放所致,所以目前急需针对国内不同地区的设施和气候特点,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型植保技术体系。
  百合种球重复使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因病毒在植物体内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种植者第一年生产的百合花通常不会受到病毒影响。但随着病毒的逐年积累,其症状就会表现出来,这是百合花质量逐年递降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表明,初期购买的种球如果质量很好,生产中养护管理又足够精细,就可以用到第二茬、第三茬,若继续使用,花卉质量就很难保证。另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介绍,我国切花品质采后损失在30%以上,百合切花采收及采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任重道远。(作者穆鼎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项目负责人、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会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