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农博会看
浙江
农业产业化成就
﹙
下
﹚
本
报
记者
金茹袁卫
价高难卖?事实并非如此。在历届农博会上,五芳斋粽子、马剑芳禽蛋、丹溪红曲米酒……这些品牌响亮价格不低的农产品反而受到人们的追捧,销售连年火爆。
曾有人说,品牌就是现代农业的灵魂,的确,几年来品牌农产品在省农博会上大放异彩:2002年才成立的诸暨双马禽蛋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进军”省农博会和上海展销会,“马剑芳”品牌一举打响,目前,该公司产品已拓展到北京、上海、天津、新疆、甘肃、江苏等10多个省(市、区)销售,年加工销售禽蛋1.3万多吨,销售额上亿元;义乌市丹溪酒业有限公司的红曲米酒,2003年还鲜为人知,经过连续几年参加省农博会,如今品牌知名度直线上升,目前年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而“五芳斋”品牌,经评估价值已超过5000万元,嘉兴五芳斋公司利用品牌知名度,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发展了一大批加盟连锁店,有效地提高了公司规模效益。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从而不断爆出“一只蛋贵过一只鸡,一只鸡贵过一头猪”的新闻。去年省农博会开幕当天,安吉“寿康鸡”就以3800元的单价,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贵的鸡”,即使如此高价,产品仍供不应求。
通过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将品牌建设实施于现代农业的整个环节。近年来,浙江已涌现出了一大批年销售额上亿元的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浙江海通、农夫山泉、徐龙集团、浙江华发等农业企业逐渐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
在推进品牌建设的同时,我省狠抓农产品质量,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到今年上半年,浙江已有2757只无公害农产品,产量800万吨;绿色食品1088只,产量63.3万吨;有机食品93只。全省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达73.5亿元,出口额1.09亿美元。
品牌带来高效益。地处余姚的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岳阳告诉记者,一开始只是为了区别于市场上的其它甲鱼,他给自养的甲鱼取名“明凤”。2007年,“明凤”拿到中国驰名商标,效益明显不一样:别人的甲鱼是40块钱一公斤,“明凤”甲鱼是400块钱一公斤;别人的甲鱼卖不掉,“明凤”供不应求。公司销售量直线上升,销售额从原来的100万元到200万元,再到1000万元,今年目标是突破5000万元。据悉,仅余姚市,除粮食以外,农产品90%都已走上了品牌化的道路,茶叶、樱桃、榨菜、杨梅、甲鱼、柿子……这些地地道道的“土货”都一个个“有名有姓”。这个耕地不到60万亩的经济强市,如今已有100多个农业商标,其中中国农业名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26个。余姚市副市长郑桂春说,在当地,没有商标、品牌的农副产品很少有人买。
今天,省农博会再次拉开大幕。在浙江省农展馆内,一只只身着品牌“金装”的农产品布展有序,等待着杭城消费者的检阅。而在浙江大地上,更有一大批农业品牌正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