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人物写真

乡村因你而更美丽

——追记安吉县梅溪镇石龙村党委书记林萍

  本报记者 袁 卫
  见到她的时候,她已永久地定格在了相框里:黑黑的眸子,弯弯的眉毛,可爱的笑容,坚毅的目光,望着她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美丽乡村,因为她还有许多放心不下的事情:村庄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展开、镇里还有一大摊子工作等着她,丈夫和女儿的生活需要她照料、村里的老人们也离不开她的关照……
  可惜,她无法像往常一样打点一切了,再也不能带领村民们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了,因为就在19天前的晚上——2009年12月31日,她在去落实村道硬化工作的路上,因劳累过度,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水塘,告别了她倾洒心血的热土和她日夜挂念的乡亲们。
  她,就是安吉县梅溪镇石龙村原党委书记林萍。在她家的院子里,我们见到了一株她生前亲手栽下的梅树,梅花烂漫如霞,花香袭人,似乎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望着满树的梅花,张慧禁不住泪水涟涟,喟然长叹——
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2010年1月1日,元旦。在3000多位石龙村村民的心中,这一天不是节日。和节日喜庆气氛相反的,却是无限的惋惜和纷飞的泪雨。
  那天,林萍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安吉县殡仪馆举行。前来悼念的人群中,有安吉县和梅溪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机关干部,有入驻石龙村的企业家,更多的,是从村里赶来的乡亲们。“林书记,你不能走啊!”“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一声声撕心裂肺,一句句催人泪下,却唤不回一个年仅45岁的生命。“她实在是太累了。”梅溪镇党委书记张慧是林萍的领导,又是林萍生前的好友,她比谁都清楚,压在林萍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2009年,是石龙村历史上最为忙碌的一年。环村道路拓展联网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白茶飘香精品带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重建、神游坞户外运动大本营项目,还有川气东输管道过境、国家重点工程的3条特高压线路塔基建设,以及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县级文化体育示范村、新农村建设信息化示范村的创建考核等等大事,都压在了林萍消瘦的双肩上。很多重点工作涉及土地征用和农房拆迁,村民有抵触情绪在所难免。对此,林萍总是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张慧说,位于石龙村的安吉晓墅工业功能区自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已征地2000多亩,拆迁安置农户数百户,但从没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只有林萍做得到,不仅因为她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更是因为她用真诚和执着感动了村民们。”
  对“大事”尽心尽责,林萍对“小事”也绝不含糊。石龙村有一项特殊制度:每逢下雪、下雨天,村干部都要分责任区负责孤寡老人的安全,即使那些有儿有女,也要打电话关照到,让这些老人不要外出,关好门窗;每逢过年过节,林萍都要去慰问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哪家遇上红白喜事,林萍都会到场帮忙;每年春节期间,她都会召集在外工作的人员恳谈会,交流村里的工作和想法,听取他们对建设家乡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事情虽然琐碎,但是想想,在一个16.25平方公里、拥有12个自然村和27个村民小组、3000多人的大村庄里,要做好这些事情,需要付出怎样的心血!
  “林萍是2002年5月开始当书记的,赴任8年了。这8年来,她处理了多少难事,帮了人家多少忙,没人统计过,也没人能统计得了。”望着林萍的遗像,张慧沉默无语。
  山风袭来,梅花朵朵飘散,张维呈的双眼模糊了——
没有你的奉献,就没有石龙村的今天
  张维呈是石龙村的老书记,2002年,林萍接过他的担子后,他成了村委会委员,全力协助林萍开展工作。在他的心里,有一本“不太好意思说”的明白账。“2002年村集体收入不到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2009年村集体经济增加到23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548元。”张维呈说,是林萍用千百倍的努力,换来了石龙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成倍增长。
  有些事情是张维呈不知道的。2002年1月,林萍当选了石龙村历史上的第一个女书记。当选的那天,她一进门就抱着丈夫哭了:“村里账上只有165块钱,欠债6万多元,连明天党员会议的补贴都发不出,以后怎么当这个穷“家”啊!”“家里的钱不是你保管的吗,你花了再说。”丈夫的一句话让林萍破涕为笑,她拿出了家里的部分积蓄,又向村里的砖瓦厂借了1万元,带领村民们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他们抓住工业功能区建设的机遇,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措施,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使石龙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了19公里村道,村庄内的主干道和入户道路的硬化率达到了100%,并安装了35盏路灯;建起了村综合服务大楼和陈嵘文化广场;全村865户村民基本配备了连接污水净化系统的卫生间;大部分村民都盖了新房,一幢幢农家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美丽的富裕村。
  按村民石柏荣的话说,他现在真是过上了好日子。石柏荣是村里的拆迁安置户,因工业园区建设,他于2007年搬进了新居。“新家环境很好,自来水通到家里,道路宽敞整洁,出门不远就能买到小菜,还有早点铺,就像住在城里一样。”石柏荣说,得益于工业园区建设,他的儿子和孙子都进厂工作了,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有4000多元。“林书记,你操劳半生,一天的福都没有享到,怎么就走了呢!”一说起林萍,石柏荣的声音就哽咽了。“没有林萍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石龙村的今天。”张维呈回忆,那些日子,林萍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在林萍出事前几天,她还和村干部们说,等到忙完了手上的事情,就要关掉手机,好好睡三天。谁能想到,她竟然会一睡不起!
卢正雄的每次凝望,总能在花丛中见到一张灿烂的笑脸——
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
  为石龙村这个“大家”尽心尽力,但林萍对自己的“小家”却存欠债。
  由于天生怕狗,加上石龙村又养狗成风,晚上去村民家办事,林萍往往要丈夫陪着才敢出门。第一次看到这景象的村民,还觉得有些好笑:丈夫卢正雄手里拿根打狗棍在前面开路,妻子扯着她的衣服紧随其后。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景像竟成了石龙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夫妻俩一走就是3年,直到丈夫给她买了辆电瓶车,林萍才敢单独出门。由于工作太累,加上身体一直不好,每到晚上,林萍总要丈夫帮她按按脚底、捏捏胳膊才睡得着,她常说:“卢正雄娶了她,真是‘亏’了。”
  林萍母亲和她同住一村,但直到她出事那天,她已4个月没回娘家了。“妈,对不起,我实在太忙了。”这是林萍对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去年11月,她去镇上办事,在街上遇到了母亲,看到老人身上的衣服又旧又不合身,她心里一阵酸楚,急忙进商场帮母亲选了一件外套和一双袜子。“有空回家来坐坐吧。”面对母亲的话,林萍只能沉默,村里的事情太多了,她实在走不开啊。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或许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林萍坚持每天回家做饭,除了公事外出,不然每天一顿早餐、一顿晚饭,雷打不动。林萍还有一位妈妈,是寡居多年的婆婆。家里只有她记得婆婆的生日。每到那天,林萍总要陪着丈夫和女儿到婆婆家吃顿饭,陪老人聊聊天。唯独最近的一个生日,她忙得顾不上,只得让丈夫送去了200元钱,事后还多次向婆婆表示歉意。
  2009年12月31日,是卢正雄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晚上,林萍只烧了两个菜,一个青菜、一个咸菜。林萍说,本来还想烧莴笋的,但晚上要去看看村里最后一节道路,明天就要铺沥青了,她放心不下,母亲家里也很久没去了,也顺路去看看,为了节省时间就没做。临出门时,林萍说她实在太累了,连推电瓶车的力气都没有。卢正雄帮她推出了电瓶车,还爱怜地把她从厨房背到了门口。谁也没有想到,这却成了夫妻间的永别!那天晚上,卢正雄到很晚也没有等到妻子回家,他一路找去,却在离家不到300米的水塘里找到了自己的妻子:她静静地趴在水中,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
  “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尽管妻子已经离开大半个月了,卢正雄凝望着妻子的遗像,总会说这句话,像是在喃喃自语,又像是在和妻子说。
  花已落,香犹在。1月6日,是石龙村综合服务大楼落成的日子,村“两委”也从原来的办公楼搬进了这幢新大楼。没有欢天喜地的笑脸,也没有锣鼓喧天的热闹,取而代之的,是村干部的铮铮誓言:“林书记,你安心地去吧,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做!”村委会主任林运森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我们会以你为榜样,把石龙村建设得更美好!”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林书记,一路走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