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浙江气象

2009年我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   1、台风“莫拉克”纵穿我省,降雨量创历史新记录。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10日06时进入温州泰顺境内,纵穿我省,于11日1时 50分离开。“莫拉克”造成我省降水范围之广、雨量之大,为历史罕见。降水时间达5天之久,泰顺县九峰累计降雨量达1250毫米,创我省单站累计降雨量历史记录。“莫拉克”造成我省971个乡镇692.7万人受灾,7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74.6亿元。
      2、盛夏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累计降水量为百年一遇。
      2009年7月22日至8月15日我省出现历史罕见的夏季持续阴雨天气,全省平均降雨量344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两倍,居建国以来第一,达百年一遇。全省平均降水日数20天以上,浙中北地区有41个县(市、区)为历史同期第一。其间,全省频繁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
      3、11月中旬遭遇异常低温阴雨天气,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降雪。
      2009年11月8~18日我省出现了罕见的持续阴雨(雪)天气,全省平均累计降雨量126毫米,比常年同期多3倍,为建国以来同期最多值。其间,气温持续下降,8~18日全省平均气温下降了12~20℃。16~18日浙北部分地区出现雨夹雪和雪,降雪比常年平均提早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早初雪日。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给浙北地区晚稻收割带来严重影响,安吉、长兴等县(市、区)出现成熟水稻被大雪覆盖的罕见现象;油菜苗、麦苗和蔬菜等大田作物发生渍害,不利生长;柑橘等经济作物收获受到影响。
      4、11月9日出现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杭城白昼如夜。
      2009年11月9日下午起,全省自北而南出现大范围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多个地区出现冰雹。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6~8级大风,局部9~12级。此次雷雨大风天气覆盖范围广,短时降水强度强,风力普遍较大,在秋冬季实属罕见。杭州等地出现白昼如夜奇观,对我省交通、农业、建筑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并造成两人死亡。
      5、9月29日东南沿海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多处降水量破历史记录。
      2009年9月29日~10月1日我省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多县(市、区)降水量破历史记录。其中温岭、洞头、玉环日降水量分别达338毫米、343毫米、285毫米,破当地日降水量最大历史记录。
      6、冬春时节持续少雨,局部出现水资源紧张。
      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2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63.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为1951年以来第二最少值。其中,临安、诸暨、奉化、浦江、义乌、永康、江山、天台、缙云等县(市)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其他大部分县(市、区)为第二、第三最少值。
      7、秋末持续大雾,交通遭受严重影响。
      2009年11月23~27日我省出现大范围的大雾天气,早晨能见度普遍在500米以下,部分地区在200米以下。省内大部分高速公路封道,杭州各大长途客运站停运或减少班次,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车辆排队绵延数公里。大雾还影响了航班,萧山机场航班暂停起降,滞留旅客累计上万人次。
      8、10月底出现历史最早的寒潮,强度强、范围广。
      受寒潮影响,2009年10月31日起我省自北而南出现了剧烈降温、持续大风等恶劣天气。此次寒潮强度强,范围广,影响时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全省72小时 降 温幅度 达10.5-17.5℃。全省大部地区初霜日比常年平均提早10天以上,西北山区出现零度低温。沿海海面和内陆平原地区出现了持续50小时以上的偏北大风。此次寒潮致使流感病人急剧增加,海上大风造成我省沿海航线几乎全线停航。
      9、雷电初日早、终日迟,雷击事故时有发生。
      2009年雷电来得早,去得晚。雷电初日比常年偏早约半个月,终日偏迟近一个月。雷电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的88.5%。全省共出现雷电、地闪40余万次,其中杭州、丽水、宁波等市超过5万次。雷击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全省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793起,其中人员伤亡事故23起,死亡11人,伤28人。雷电灾害事故比上年度有所减少,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10、持续降雨和突发强对流天气诱发多起地质灾害。
      2009年8月上旬,全省持续降水。8月10~13日又多处出现局地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累计有162个观测站点出现暴雨,32个站点大暴雨。由于前期持续降水,山体水份处于过饱和状态,强降水诱发了泰顺、桐庐、临安等地山区多处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金志凤)台风“莫拉克”路径
    安吉成熟水稻被大雪覆盖温岭街道受淹浙江省72小时降温幅度(单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