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辉
元宵刚过,温州早茶就茶香四溢,茶事活动此起彼伏。
3月3日,首届永嘉(乌牛早)早茶节率先开启了温州早茶的快乐之旅;3月5日,苍南开茶节又拉开帷幕;3月19日至21日,温州市将举行早茶节;3月28日,泰顺县将赴杭州钱王祠举办敬老茶会……
戏说广告词:
穿衣要穿“报喜鸟”,喝茶要喝“乌牛早”
“报喜鸟”时装和“乌牛早”茶叶,是永嘉县的两大主导产业。“报喜鸟”时装成了名牌之后,提升乌牛早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渐渐成了永嘉县领导们的共识。永嘉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星柱告诉记者,举办早茶节,旨在做大做强乌牛早茶业,让这一品种与产品“双名合一”的乌牛早茶走出永嘉,营造茶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打造“中国早茶第一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难怪,前来参加首届永嘉(乌牛早)早茶节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会脱口而出:“穿衣要穿‘报喜鸟’,喝茶要喝‘乌牛早’,多好的广告词啊!”
其实,早在1984年,中国藉茶学专家高麟溢、王镇恒先生就提出挖掘温州早茶资源,开发生产名优早茶的建议。1985年,永嘉县农业局试制成功了“乌牛早龙井”。目前仅永嘉县茶园面积就达6万亩,绝大部分是乌牛早品种,产量已达520吨,产值1.2亿元。1990年,乌牛早良种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推广良种之一,目前全省栽种乌牛早品种的茶园达26.5万亩,约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0%。今年,永嘉首批新茶早于春节前(2月8日)就开采了,乌牛早,果真早。
聆听采茶曲:
半岭迎来采茶女,巧手采芽比高低
3月3日中午,在永嘉县瓯北镇罗东办事处半岭茶园内,记者看到了一群采茶女,但见手指飞舞间,一粒粒嫩芽迅速跃入篓中。原来,这群采茶女在练身手,下午要参加当地的采茶大赛。
望着采茶女欢快的身影,记者仿佛聆听到了上世纪50年代源自于温州泰顺茶区的采茶曲:“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当天下午两点,30位采茶女在茶丛间各就各位,只听一声哨响,采茶比赛正式开始……最终,来自乌牛早茶第一村——永嘉县瓯北镇罗东办事处行禅村的金美妹获得冠军,1小时内,她共采得鲜叶843.5克,而且所采鲜叶大多为一叶一蕊或两叶一蕊,质量上乘。
一台早茶戏:
五凤茶香引宾朋,打造温州“梅家坞”
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毛祖法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地都非常重视茶事活动,温州各地的系列茶事活动,可以说都是在为温州早茶造势。2006年早春,苍南县率先在五凤乡办起了开茶节,至今,已连续办了5届,而且人气一届比一届旺。
苍南县五凤乡现有茶园面积8000多亩,是温州市唯一获得省政府“茶叶强乡”称号的乡镇。近几年,当地党委和政府以茶产业及生态文化建设为抓手,立足于打造温州“梅家梅”的目标,以茶文化为核心,建设了集观茶、采茶、品茗、农家乐风情于一体的茶叶生态“香茗园”。同时,根据茶叶生产的不同特点,分别在八亩后、银奥、南山头等村建成了茶乡游、名优茶、出口茶生产3个茶叶功能示范区,面积达到3800亩。
当地有关部门领导透露,到2020年,苍南县五凤乡茶叶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将以茶文化展示娱乐中心为核心区,通过展示有关茶礼、茶俗、茶诗、茶图、茶歌、茶事等茶文化,及建立茶叶产销市场,扩展茶叶文化功能和销售半径,将苍南早茶推向四方。同时,苍南县将建立茶科技园示范区和加工示范区,把引进的农业科技集中综合应用,不断改进与更新茶场机械设备,起到示范作用。
温州市副市长黄德康表示,整合温州早茶资源,共同打好温州早茶品牌,必将有力促进温州茶农增收。温州市农业局局长方勇军表示,浙江早茶数温州,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如何突出早的优势,让温州茶产业以早取胜。
2010年,温州早茶正式开启快乐之旅!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中)在永嘉早茶节上观看茶农现场炒茶。见习记者 陆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