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畜牧兽医

2010年浙江畜牧兽医大事展望

  【编者按】
  日前召开的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省畜牧兽医工作要紧紧围绕“稳供给、保安全、增效益、促生态、强后劲”的目标,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统筹发展与改革创新,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园区、培育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创新动物防疫与安全监管模式和创建优秀畜牧兽医工作团队为载体,突出抓好三项中心工作,努力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现将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介绍如下:
三大工作重中之重
中心工作之一:助世博 保安全
  2009年,我省供沪的白条肉、牛肉均位居省外供沪畜产品第一位。助世博、保动物防疫及畜禽产品安全,是今年我省畜牧兽医系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将突出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和养殖环节“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监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场,严格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推荐审核和登记备案,落实一对一监管;突出做好企业自检、监督抽检、抗体监测、检疫签证等重点环节安全监管措施落实,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点,防控与监管到位。
中心工作之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突出抓好三项创新性工作:
  ——创新政策扶持与落实机制。发挥好国家项目和财政资金的绩效,努力通过政策落实与项目建设,引导散养向适度规模转型,促进畜禽种业和产业良种化水平整体提升,有效调控产业平稳发展。深入探索农牧结合的新模式和长效机制,有效实现畜禽排泄物由治理向资源化利用为主转变。
  ——引导主体创新产业重组机制。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各主体的合作化,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加工、饲料生产等主体重组、合作,培育产业新型组织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
  ——创新产业保护和监管机制。综合应用现有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探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探索建立畜牧业保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有机结合的长效防控机制。
中心工作之三:狠抓基础工作落实
  在法制规划建设上,今年将全力争取《浙江动物防疫条例》出台,组织制订“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在基层队伍建设上,精心组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乡村兽医登记,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三位一体”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防疫员队伍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全面完成“十一五”浙江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任务,同时加大设施畜牧业试点力度。
五项重点统筹兼顾
重点一:以园区建设和政策落实为主抓手促主导产业提升
  一是以现代园区建设为平台,抓点示范。以创建省级“125”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以园区建设巩固和提升畜牧业生态化、良种化、设施化和标准化建设,引领畜牧业转型升级。
  二是抓政策扶持和项目落实,加强产业调控。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类畜牧业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成效和示范作用。继续深入推进省政府“新811”工程畜禽排泄物治理项目,加强已治理养殖场的后续监管和服务。
  三是加强种业建设,提升良种化水平。启动种畜禽场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种质监测评估体系与动态管理数据平台,严格办场条件,对市、县审核发放二级场的许可,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
重点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防控
  一是认真履行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当好各级政府参谋,认真组织实施春防秋防及突击开展的各项专项行动,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各阶段防控重点。
  二是加快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启动动物疫病监测与诊断实验室考核认证,建立免疫抗体飞行检测制度,严格奶牛“二证一薄”制度落实,启动动物防疫规范化县建设试点,加快推进以牲畜二维码为重点的动物标识与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抓好《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动物防疫法》配套规章的贯彻。突出强化动物检疫队伍,建立常态监管与巡回监管并重,源头监管与流通监管并重,行为监管与技术监管并重,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并重的动物卫生监督机制。
重点三:抓好畜牧业安全三项整治
  抓住重点环节、重点企业和重点活动,确保完成饲料、兽药和药物残留整治八大任务。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将围绕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规范已获证的132家收购站,坚决清除打击未取得许可的黑奶站与窝点,切实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
  强化以打击“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为重点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加大生猪、肉牛等养殖环节和出境生猪的“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的监测及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省将组织开展2-3次“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专项集中打击活动,始终保持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同时,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重点四:加快新型产业组织构建
  一是抓新型产业体系试点示范。围绕生猪、家禽、蜂业、奶业、湖羊、兔业和饲料兽药等子产业,试点推出3-5个成功典型,力争3-5年内,在全省建立30个以上优势畜产品的新型产业组织。
  二是加强示范性合作社建设。以组织结构优化、运行机制规范、功能作用发挥为重点,由生产型合作社向服务型(如饲料配送、防疫服务、流通营销、机械服务等)拓展,扶持认定20-30家示范性合作社,鼓励以产业、品牌、资产为纽带整合或重组。
  三是加快发展饲料产业和畜牧服务业。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浙江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原料药特色品牌。大力推进环保节约型饲料产业、高效安全饲料添加剂产业发展。鼓励规模场联合兴办饲料厂,或以组建合作社的形式,统一社员供料,倡导大型饲料企业向养殖企业散装配送饲料模式。
重点五:加强畜牧业科技和基础支撑
  一是联合推进畜牧产业科技进步。研究制定“十二五”畜牧业科技规划和政策意见,设计科技专项,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形成多学科的新型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同时,创建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场),形成一批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
  二是深入推进基层“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乡镇“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中,确保有与产业发展、动物防疫与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国家工作人员。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以乡镇为单位,通过组建诊疗服务中心或畜牧兽医合作服务社等形式,建立乡村防疫员队伍。
  三是继续深入推进系统能力建设。组织全省畜牧兽医局长培训班和骨干培训,继续开展基层防检疫员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市、县两级开展优秀畜牧兽医团队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畜牧兽医系统的综合管理、执法监督和业务技能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