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象山县丹西街道畜牧兽医站站长陈淑芳
陈淑芳在全省畜牧兽医系统行风建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象山县丹西街道畜牧兽医站站长陈淑芳,最近获得了全省十佳畜牧兽医工作者称号。她1987年从金华农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畜牧兽医行业,先后担任县良种场技术员、饲料厂技术科长等,后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星火计划带头人和市、县“巾帼建功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服务农村是她无悔的选择
在许多人心目中,兽医脏、苦、累,不是女人干的活,但陈淑芳从不认为兽医只是男人的行业。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周边养殖户义务“小挑花”,一传十,十传百,会“小挑花”的小姑娘就在当地小有了名气。从那时起,她就感受到农户对技术的渴望,立志在这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0年,象山县晓塘乡一个叫卢昌会的青年去找她,当时他只养了五六头母猪,想跟她商量如何把猪场办大。她给这个青年出主意,帮他从外地引进了大长母猪,并在技术上手把手地帮助和指导。现在,卢昌会的猪场已扩大到存栏上万头,成为宁波市有影响的规模猪场。
刚去象山县东陈乡畜牧兽医站工作时,她发现当地老百姓饲养母猪免疫不规范,没有记录档案。她就自费购买了千余份栏头牌,并逐户教他们填写,为该乡母猪精细化管理打下了扎实基础。
2003年,组织上曾安排她去某机关单位工作,条件不错。因为专业不对口,被她婉言谢绝了。同事开玩笑说她傻,干净的办公室不坐,宁愿与猪粪、鹅屎打交道,图啥?她说,她学的就是畜牧兽医专业,图的是农民的认可,图的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农民致富是她最大的快乐
如今在象山,养殖户都亲切地称她“陈师傅”,只要一看到她进村庄,他们就会自发围上来,嘘寒问暖。她说,这种场景一次次地感动着她,更让她觉得帮助农民致富,是她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象山县东陈乡有个叫吴彩玲的妇女,丈夫患肝癌离世,留下一身债务和4个未成年的儿女。为帮助吴彩玲科学养猪,陈淑芳花了3个多月时间,起早贪黑蹲点搞试验,和吴彩玲一起添饲料、洗猪圈,直到养殖成功。陈淑芳还趁热打铁组织养殖户在该猪场搞现场培训,很快在该乡掀起科学养猪的热潮。
象山县养猪协会原副会长卢昌会的养猪场,陈淑芳悉心扶持了19年。不幸的是,去年9月卢昌会在猪场改造中触电身亡。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陈淑芳连续放弃几个双休日,帮助他的妻子照料猪场,并协助重新起草股份制猪场的决议和章程,办理繁琐的手续,让这个陷入困境的万头示范猪场重新走上了正轨。
能为农民做点事,陈淑芳说她很开心。她说她食指上厚厚的硬茧,就是她的手与注射器无数次“亲密接触”的最好见证。她乐在其中,因为她的付出,不但让更多的农民致富,而且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近年来,她每年都会收到10余件来自养殖户的感谢信和锦旗,她的手机号码与养殖户的号码组成了虚拟号码群,被他们亲切地称为“服务热线”。
钻研业务是她不懈的追求
中专毕业后,陈淑芳在职考取了南京农大畜牧系,取得了大学文凭。但她仍觉得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年届不惑的她,通过三年苦读,又拿到了扬州大学兽医专业硕士学位,还正准备攻读博士学位。
陈淑芳不仅喜欢读书,平时还喜欢研究疑难技术。比如禽流感免疫,疫苗说明书只写皮下或肌肉注射,即常规注射在头颈、胸肌等部位,可当时出现很多免疫反应,水禽尤其严重。她就探索在翅膀下背部皮下注射,通过对50多万羽家禽免疫跟踪,无一例出现应激反应。
这些年来,陈淑芳将自己研究的技术撰写成文章,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禽类免疫应激和热源反应的防范措施》、《鹅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农村散养家禽的禽流感免疫》等专业技术论文20多篇。
由于平时注重学习与实践,陈淑芳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去年11月,宁波市举行乡镇兽医技能大比武,她获得一等奖。她的徒弟还在全省农村防疫员比武中获得一等奖。用他的话说:跟师傅在一起,想不学好都难!
【获奖感言】
农村需要,农民认可,是我最大的快乐!只有在不断学习、掌握本领、提升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
——陈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