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丽早香:何时走出深闺?

  本报记者 杨 辉
  我省茶叶品种众多,有“鸠坑”、“龙井长叶”、“龙井43”、“嘉茗1号”(乌牛早)、“迎霜”、“白叶1号”(白茶)等。不可否认,这些良种为我省的70亿茶叶产值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们却难敌早春冻害……在丽水市莲都区有一只茶叶品种,竟抵抗住了今年早春的冻害。
一夜霜冻,绿茶变“红茶”
  今年早春的连续低温雨雪天气,造成我省不少茶园遭受冻害。文成县将近60%面积的春茶受到了影响,当地的“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白茶、乌牛早茶园严重受冻面积达23650亩,鸠坑、本地群体种严重受冻面积3730亩;嵊州1.2万多亩茶树冻伤;松阳县一带的乌牛早有60%-80%受到了冻害;乐清市1.6万亩早茶遭受近10年来最惨重的损失。有人戏称:一夜霜冻,绿茶变“红茶”。
  由于乌牛早等品种春茶抽芽较早,每逢早春寒潮,一些茶区总要遭受伤痛。只不过,今年的寒潮一拨紧接一拨,持续时间长,我省受冻茶园的面积更多些。
三年遭冻,“丽早香”并未叫痛
  记者近日到丽水市莲都区采访,听到一则惊人消息,有一只名叫“丽早香”的早茶品种非常耐冻,2004至2006年3年间,连年在3月上旬遭遇强冷空气,其嫩芽受冻并不明显,今年早春的寒潮,也未对其造成太大影响。
  3月5日,记者随丽水市梅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献山走进了该市莲都区老竹镇狮子山村的茶园,那儿种着150亩“丽早香”,一群采茶女正在茶园内冒雨采摘鲜叶,采下的鲜叶中未见冻芽。
  据了解,“丽早香”是1993年从当地鸠坑茶群体品种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培育,无性繁植,渐露抽芽早、抗性强、适制性好等特性。通过对“丽早香”示范园的多年观察和品种对比试验,在丽水栽种,其一般在2月下旬开采,比乌牛早迟5天,但比“龙井43”和“迎霜”早15天。当地茶叶专家告诉记者,“丽早香”茶芽肥壮适中,节间短,适制扁形龙井茶或卷曲形的碧螺春,所制干茶卖相特别好,茶香浓而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其性状完全可与近几年我省推广的乌牛早、“龙井43”、“迎霜”等无性良种茶媲美。
品性优良,尚未踏上品审之路
  “丽早香”既然有如此好的性状,理应在我省大力推广。可惜的是,其现在的种植面积尚不足2000亩。即使在其“娘家”——莲都区,近年新开发茶园90%以上仍是乌牛早、白茶、“龙井43”等良种,只是在老竹镇狮子山村和丽新乡有一部分茶园改种了“丽早香”。
  是效益不佳?非也,有例为证。莲都区老竹镇狮子山村雷财英的22亩茶园种的就是“丽早香”。她家今年2月24日开采,当日就采摘了4.5公斤茶青,每公斤售价120元,收入540元,预计22亩茶园产值将达到8万多元。
  遗憾的是,我省的品种认定目录中没有“丽早香”。截至目前,“丽早香”尚未踏上品审之路,不知其何时才能走出深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