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转基因稻米,有人欢喜有人忧

三五年后,也许它会出现在你的餐桌上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教授涂巨民研发的两个转基因水稻项目,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转安会)的安全认证。这是中国首次颁发转基因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打开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大门。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张“安全证书”也把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的争论推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在转基因大米是否应该入市的争议中,反对声浪风生水起。
  3月9日《广州日报》报道称,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汪苹等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疾呼“目前还没有足够科学手段去评估其风险,应暂缓转基因水稻商品化”。
  就在两会召开前的3月1日,我国120多名专家学者联名签发了一份建议,邮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人大立即撤销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认证。其中有学者尖锐指出:转基因主粮是否推广,应听取民众意见,不能任由少数专家和少数官员“悄悄”作决定。
  转基因大米是否安全?转基因水稻究竟该不该推广?笔者近日采访了上书人大的学者及转安会委员等,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声音之一:
  撤销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
  年过六旬的苏铁山是原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他是“百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事件的3名发起人之一。“转基因水稻获安全认证的消息一公布,就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苏铁山说。他和另外两名发起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认为,这关系到“民族与国家安全”,因此,立刻开始行动,口口相传、打电话、发邮件,在一两个月里拿到100多位学者签名。
  污染原种子 技术存争议
  苏铁山等学者认为,转基因水稻的生物安全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外许多动物实验都表明转基因食物存在潜在危险。比如欧盟、日本,对转基因食物持谨慎和否定态度。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美国也没有将主粮转基因化。
  推广转基因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抗病虫基因对抗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但据中美两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棉花跟踪七年的调查表明,其优势在第三年发生逆转,产量下降,农药使用量再次大幅上升。
  更大的忧虑在于,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后,周围同类作物自然基因会被污染。原有种子由于基因漂移等污染而遭破坏,不能复原。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必须全民讨论
  苏铁山等学者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国务院撤销农业部转安会推广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批准证书,立即停止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生产,其他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也要严格依法管理。同时,尽快准备转基因科研、应用的立法起草。法律出台前,任何机关部门不得推进转基因新品种商业化生产。
  转基因科研、应用的立法,必须确立国家主导转基因技术研发、试验、转基因种子推广应用,像核技术研究应用一样。转基因种子试验和种植,要告知生产者,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要告知消费者。
  苏铁山还提出,转基因主粮商品化一定要经过全民讨论,然后由全国人大立法,“不能由少数学者、少数官员说了算。”
>>声音之二:
发展转基因水稻,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
  在这场争论中,转基因水稻专利拥有人、浙大涂巨民教授无疑成了焦点人物。
  涂巨民教授从1994年开始研究转基因水稻。这次获得转基因水稻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两个品种,分别是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杂交种“Bt汕优63”。据涂巨民介绍,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特点是特别能抗螟虫。这种抗性的产生是因为将其他植物的抗虫基因,植入水稻品种中。
  涂巨民认为,发展转基因水稻,一方面基于减少农药使用,更是基于国际上日益激烈的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争夺战。以大豆为例,转基因大豆成本低,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轻松占领市场。而大米在美国国内市场潜力不大,因此,转基因水稻技术美国尚未领先世界。
  对于转基因水稻污染原生水稻基因问题,涂教授认为,转基因水稻可限制产地。
>>回音之一:转基因水稻认证是专家共识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国家转安会成员彭于发说,参与转基因水稻认证的委员有74位,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卫生部、环保部、农业部,有医疗专家、生态安全专家、教育专家、环保专家等。
  对于认证方式,他说,“专家达成共识,而非投票决定。”
>>回音之二:转基因标识未进入立法程序
  对于公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彭于发说,并未进入立法程序。早在2006年左右,棉花、木瓜、西红柿转基因产品也通过安全认证,当时根本没人注意到。这次主要因为水稻是主粮。
  彭于发说,转基因大米还没生产出来,时机成熟了,我们会以专家身份向农业部建言,请相关部门立法,规定转基因食品须向公众明示。
>>回音之三:认证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详细答复了关于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的问题。
  危朝安说,发放安全证书,是对科学家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评价与肯定,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进行比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更加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审核,方可进行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
  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转安会委员黄大昉教授则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预计3至5年内上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