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7年多的留守生活后,刘银花终于带着孩子来到深圳与丈夫团聚。因为一方面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她可以“解放”出来在深圳找份工作为家庭增加收入;同时,深圳取消借读费的政策也让孩子可以免费随父母就读。算过这笔账后,刘银花一家三口从江西农村“迁徙”到了深圳。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前以就业为目的的男性农民工单枪匹马式的流动,渐渐向拖家带口式的定居性流动转变。而这种流动首先体现在工作年限长、收入稳定的农民工群体中。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调查发现,家庭化移民是目前农民工迁移的主要模式。在深圳、东莞等农民工聚集地,甚至可以看到整个村子都复制过来的群落,形成一个亚农村社会生活圈子。
然而,房子与孩子是农民工家庭化迁移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目前,家庭化移民的农民工大部分蜗居在城市的边缘,以种种方式降低在大城市中的生活成本。即便仅仅是300元的月租,农民工也往往是选择几户人家合租。
此外,教育也是农民工市民化中另一个难解的心结。目前,只有极少数城市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借读费,高昂的教育支出是农民工家庭化移民亟须破解的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土地流转和户籍开放是实现农民工家庭化移民融入城市的重要一步。(摘自《新华每日电讯》郑天虹、黄浩苑/文 2010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