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农机化

罗仕明:年入百万靠农机

  罗仕明,男,47岁。1998年,35岁的罗仕明举家来到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种粮,自拥有第一台农机具后,尝到机械化种粮甜头的他,种粮规模逐年扩大,如今他已拥有23台农机具,种粮面积1400余亩,年收入百万元。
  天气渐暖,春已到来,在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的田野上,隆隆的拖拉机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这几天,当地农机大户罗仕明已带领几位雇工耕地翻田,为早稻生产忙开了。“去年种粮的收入超过了100万元,今年争取再上一层楼。”罗仕明信心满怀地告诉笔者。“有现在的收入,全靠家里的‘宝贝’。”罗仕明说,这几年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他的农机具不断增加,种粮不仅越来越轻松,效益也日益增长。
  今年47岁的罗仕明原是三门县人,1998年,他听朋友说镇海区九龙湖镇的土质较好,水利配套设施也不错,就携妻带儿来到九龙湖镇。那时只有35岁的罗仕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养家糊口。“当时粮食收购政策没有现在好。我承包了105亩田,去掉成本,剩下没有多少钱,完全只是养家糊口。”谈起那段艰辛的日子,罗仕明似乎有点感慨,那时候为了省几个钱,小工叫得少,基本上都是自己干,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常是早上4点多起床,晚上七八点回来。
  虽说辛苦,但他也慢慢摸出了些门道。由于缺乏资金实力,他只能先雇用别人耕作。虽然支付了不少的机械作业成本,但是种粮面积扩大后,一年的种粮利润比纯人工作业高出不少,这一尝试让他尝到了机械化种粮的甜头。2005年,罗仕明承包了236亩田,2006年244亩,2007年420亩,罗仕明“胃口”越来越大。“有了农机,投资种粮的胆子也大了。”2007年,罗仕明花5万多元购买第一台拖拉机。“这是我第一次在农机上投入这么大的资金。”他告诉笔者,有了自己的拖拉机后,第二年他就把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60亩,资金也很快收了回来。
  近两年来,罗仕明陆续投入70多万元,购置了大马力拖拉机、高速插秧机、高压喷雾机等大小农机具共23台,成为镇海区数一数二的农机大户。如今,他就是利用这些“先进武器”,对自己承包的1460亩地进行了耕、种、灌、收、植保全程机械化作业。去年他把种粮面积扩大到了1460亩,成为该区第一个种粮规模上千亩的人。
  也有人替罗仕明担心,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大胆子敢承包那么多地,不怕老天不帮你么?”说来也巧,这样的情况偏偏让罗仕明碰到了。
  去年早稻和晚稻收割,遇到了较长时间的下雨天,这给众多种粮农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如此异常的天气也是罗仕明万万没有料到的。“那时候我的收割机和烘干机是开足了马力,全靠它们我的损失才不大。要是在以前,只能干坐在家里哭了。”他告诉笔者,身边有很多农户因为糟糕的天气,粮食收不进也晒不干。这一年,他向国家投售了85万公斤的粮食,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他告诉笔者,现在种粮要赚钱,除了有好的天气外,还要用好政策、用好机械。去年,光机插一项,他的作业面积就达到1730亩,不仅节省人工费用15万元,每亩还可以得到80元农机作业补贴,仅这一块的收入就有10多万元。“比如插秧机,政府的补贴高达80%,不用好这些政策,我也根本买不起这些机具。”这不,新年一开年,他就购置了2台总价值30万元的高速插秧机,自己只花了6万元。此外,他还添置了2万只育秧盘,早早谋划起了今年的早稻生产。(周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