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占才水)“我是包田不种田的种粮大户。”近日,江山市清湖镇和睦村种粮大户陈彦福向笔者介绍说,他今年承包了300亩水田,自己却不用下田耕作,而是根据不同的生产阶段,将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环节分别承包给了几个种粮服务组织,“我只要管土地流转和稻谷销售就可以了。”为印证自己的话,陈彦福还拿出了今年初与几个种粮服务组织签订的承包合同。由于不用下田,他在镇上开了家农资店,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店里。
种粮大户当起甩手掌柜,自己包田却不种田,这样有利可图吗?陈彦福早就算过账了:每季水稻的机耕、育插秧、植保、机收等代理费用为340元左右,加上肥料成本和承包田租金,每亩总成本不到700元;以早稻亩产400公斤、每50公斤稻谷收购价115元计算,一亩收入就是920元,再加上政府的各种种粮补贴,每亩承包田光早稻就有300元左右的利润。陈彦福说,每亩晚稻也有260元左右的利润,“这样一来,每亩承包田有500多元纯利润,300亩水田一年就是十五、六万元的收入。”
目前,江山市有不少种粮大户像陈彦福一样当起了甩手掌柜。江山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是蓬勃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不断推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让种粮大户包田不种田却仍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