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据省物价局监测,3月29日-4月2日,我省生猪出场价格为10.75元/公斤,比上周下跌3.15%;玉米批发价为2.06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98%;猪粮比价为5.22∶1,生猪预警已连续5周处于黄色区域。
生猪行情最近有点让人揪心。是什么导致了猪价持续下滑,专家对后市是如何判断的,带着这些养猪场(户)关心的问题,记者走访了省畜牧兽医局。
生产与效益背道而驰——
存出栏越来越多 猪粮比近3年最低
省畜牧兽医局日前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省畜牧生产情况,一季度末,我省生猪存栏125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55万头,累计出栏肉猪63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43%、15.89%和3.08%。
与生产欣欣向荣相反的是,生猪产品价格却持续走低,特别是元旦至春节前下滑幅度较大,这与历年春节前生猪价格基本稳定的行情截然相反。据定点调查,今年春节前后一周,全省待宰活猪均价为11.45元/公斤,比去年12月31日下跌12.93%。3月22日,全省待宰活猪均价为每公斤10.57元,为今年以来最低点,比去年底下跌了19.62%。仔猪和去骨带皮猪肉价格走势与待宰活猪略有不同,中间有所起伏,1月18日,摸高至每公斤16.2元和20.36元,比去年底上涨0.36%和1.23%,此后调头向下,到4月8日,分别跌至13.73元和17.76元,均为今年以来的最低点。
而从反映生猪生产盈亏水平的猪粮比价来看,今年以来到4月8日,全省待宰活猪、仔猪和去骨带皮猪肉集市均价分别为每公斤11.45元、14.92元和19.1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跌9.91%、上涨2.88%和下跌8.90%,猪粮比平均为5.72∶1,同比下跌24.7%,养殖已进入全面亏损,尤其是本周,全省猪粮比已跌破5.0∶1,为2007年5月以来最低点。
猪价走低两大主因——
生猪供应多了,猪肉吃得少了
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表示,今年猪价持续走低,总体在预期之中,但与往年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春节消费没有像往年一样拉动猪价走高,猪价反而持续下滑,且幅度大、下跌时间前移;二是往年一般会在节后因大量补栏而出现的仔猪价格小幅上扬,今年也提前至春节前开始。据其分析,这些反常现象,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生猪供应总体充裕。除了省内出栏增加外,外省调入量也在增加。据全省动物疫病公路检查站统计,今年1-2月,全省生猪调入数(含过境)为81.7万头,比去年同期的60.01万头增加了21.69万头。此外,存栏能繁母猪中,1-4胎能繁母猪比重较大,总体产能增加。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去年底开始至春节前,国家集中安排储备猪肉出库和投放市场,造成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是春节前出现生猪价格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造成今年春节期间猪价反常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一些养殖户存在一定程度的抛售现象。今年1月初开始,我省周边地区陆续出现疫情,尤其是农业部3月初公布了广东部分地区的生猪疫情,造成了一些养殖户的恐慌心理,再加上对后市不乐观,部分猪场(包括规模猪场)利用春节前生猪行情还略有利润的机会,提早集中出栏肉猪,进一步导致了供需失衡,加剧了猪价提前持续下滑。
二是季节性消费拉动效应减弱。今年立春较早,春节较迟,立春后居民猪肉制品的消费量剧减,导致猪价下跌时间比预计提早。此外,外来务工人员是猪肉消费主力军,今年以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减少导致猪肉消费减少,也是造成猪价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猪价格后市预计——
7月左右见底 不会暴涨暴跌
根据目前猪价走势,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判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预计近段时间猪价将会维持在每公斤10元左右;5-6月是历年猪价相对低谷期,但今年由于春节前后生猪集中出栏的影响,预计5-6月可出栏生猪不多,猪价见底时间可能推后至7月左右,并在反复震荡中持续到9月左右后逐步回升;到第四季度,猪价可能继续会在每公斤12-14元的较窄区间内波动;全年走势基本和去年相仿,大幅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均不大,但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明显,因而全年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另外,西南五省的严重干旱,有可能使今年猪价提前回升或延后见底。
专家认为,这主要基于三方面判断:
首先,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决定了后市生猪价格会总体平稳。一是随着经济全面回暖,特别是世博会的拉动,临近上海的我省必将在一定程度上获益,畜产品特别是优质猪肉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甚至有可能拉动猪价提前回升;二是我省部分规模猪场经营多年,积累了大量资金和一定的技术与应对经验,经得起猪价波动考验,大多数规模养殖场业主仍对后期形势看好,不少猪场仍在扩大规模或提高饲养密度;三是我国已建立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响应机制,各项应对制度逐步完善并发挥着较好的宏观调控作用,能有效防止猪价大起大落。
其次,饲料原料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决定了生猪价格也将处于一定高位。今年以来,我省玉米均价为每公斤2.00元,同比上涨20.48%,豆粕基本持平,进口鱼粉价格大幅攀升,3月25日达到每公斤10.98元的历史性高位,比去年一月份的每公斤7.30元左右上涨50%以上,再加上水、电、煤和劳动力、疫苗及环保等费用,生猪养殖成本进一步抬高。预计今年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振荡,决定了生猪价格也将维持在一定的高位。
第三,母猪存栏结构调整,能繁母猪数量大幅增加,决定猪价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随着我省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生态标准化猪场建设方兴未艾,对优质种母猪需求旺盛。据杭州萧山区调查,目前50公斤重的大长母猪价格为每头1600-1800元,超出部分以肉猪价计算,1头100公斤左右的大长母猪售价达2200元。浙江朝晖种猪有限公司反映,1-2月该场共销售二元母猪(50公斤/头)约1000头,均价每头1500-1600元,而去年同期销售仅为600多头,价格为每头1400元。据分析,种猪如此紧俏,原因很多,如母猪淘汰率明显提高,一般规模猪场母猪更新率高达30-40%;各地大力推进自繁自养模式,新建规模猪场较多且规模较大,需要引进的母猪较多,快速拉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