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平安农机

“三抓”牵住了农机安全的“牛鼻子”

  •   编者按:拖拉机的安全作业,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各地农机管理部门积极创新拖拉机管理机制,因拖拉机引发的事故也由此逐年减少,全省去年发生的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减少180多起,降幅在20%左右。杭州、金华、海宁等地作出的有益探索,牵住了农机安全生产“牛鼻子”,为我省拖拉机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杭州:
    抓源头 报废更新老旧拖拉机
      总量大、性能差、监管难度大,这“三大难”是杭州市老旧拖拉机管理上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难题。来自杭州市农机管理站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该市已达到报废使用年限的拖拉机多达2733台,占全市在册上道路拖拉机数量的11.6%,但全年按要求办理报废注销手续的拖拉机仅55台。面对这一现状,杭州市从源头入手,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机手报废老旧拖拉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有效改善。
      去年初,该市出台了多个有关拖拉机报废更新工作的文件,对农田作业拖拉机更新报废实行补贴,落实市级补贴资金100万元。同时,在全省率先对拖拉机报废更新工作实施专项考核,将具体报废更新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并设立专项考核奖励资金。萧山、余杭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将报废补助政策拓展到上道路拖拉机,萧山区还将拖拉机报废工作列入对当地镇(乡)政府的考核内容,形成县(市、区)、镇两级政府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补贴政策出台后,杭州对全市拖拉机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梳理出已达报废年限的拖拉机并登记成册,准确掌握应报废拖拉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探索形成了三种报废工作模式。
      对机主主动要求报废的拖拉机,当地农机监理人员安排时间上门服务或由机主自主到指定的回收企业免费解体收购,并给予现场办理报废注销手续和报废更新补贴手续。对机主违规驾驶报废拖拉机上路,被公安交警或公安驻农机警务室人员查到的,通过教育后机主同意报废的,立即安排回收企业解体,现场办理报废注销手续。对通过教育机主仍不愿意报废的拖拉机,依法予以扣车处理,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强制解体报废,机主不予享受报废更新补贴。
      在大力推进报废更新工作的同时,该市农机管理部门还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去年,该市农机警务联络室共查处进入报废程序的拖拉机395台,严厉打击了拖拉机超期服役行为。这一年,杭州市共完成拖拉机报废1023台,是2008年的18.7倍,推动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该市去年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涉案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3.1%、16.7%、38.8%和19.3%。
    金华:
    抓机制 警农协作保平安
      连续4年实现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三个零增长”,去年发生的事故数量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比上年下降20%以上,这是金华市近年来农机安全生产领域取得的成绩。他们的法宝,就是建设并利用好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这一工作机制。
      自2005年6月成立金华市公安局驻市农业局联络室后,该市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农机警务联络室。4年多来,该市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中建立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和农机监管长效机制等管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农机警务联络室的高效运行。
      主动融合,不断深化部门协作配合机制。针对联络室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金华专门制定了联络室工作职责,明确了联络室在信息沟通、农机安全管理等9方面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制定完善了《联络室工作职责》、《警车管理制度》、《查纠违法十条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得联络室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规范拖拉机驾驶人交通违法记分,农机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发了《金华市拖拉机驾驶人交通违法记分管理平台》系统软件,并于2007年5月正式启用。通过此平台,实现了公安、农机两部门对拖拉机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的共享,农机安全监管更加到位、快捷。截至今年2月底,已对3585名交通违法记分满12分的拖拉机驾驶人进行交通法规及其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和考试。警农携手,进一步深化了农机交通秩序整治的工作机制,为拖拉机安全生产开辟了有效管理途径。
      通过四年多的正常运转,金华市农机警务联络室在压事故、保畅通、维护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该市将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农机警务联络室,努力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海宁:
    抓重点 外省籍拖拉机管理有良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大量悬挂外省籍拖拉机号牌的机动车辆流入并常驻海宁从事运输服务,拖拉机不能正常接受年检审、驾驶人使用假牌假证等情况时有发生。据该市交警部门统计,外省籍拖拉机事故发生率是本地机车的4倍多,此类拖拉机的安全管理,已成为该市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重中之重。
      为加强外省籍拖拉机安全管理,该市农机管理部门与公安交警联手对外省籍拖拉机(农用车)实行户籍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6年来,海宁市拖拉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机交通事故逐年下降,且无重特大恶性事故发生,2009年实现了拖拉机事故零死亡。
      为全面掌握外省籍拖拉机及驾驶人相关信息,海宁市实施信息备案登记制度,专门开发了外省籍车辆管理系统,把外省籍拖拉机及驾驶人牌证基本信息、年检审和投保、暂住地等情况进行备案登记,并实现交警和农机两部门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到目前,该市已对1341台外省籍拖拉机和1415位驾驶人建立了户籍化管理档案。
      针对外省籍拖拉机假牌假证、假年检等违法情况突出这一问题,海宁市在临检核对基础上,把登记在册的牌证基本信息和年检审情况与当地发证机关进行逐一发函协查核对,累计发出协查函426份,涉及16个省89个县,对核查中牌证合法有效的车辆核发了备案标志,为下一步路面检查提供方便。针对农机销售点制售假牌假证的情况,该市农机管理部门协同工商、财税、公安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制售假牌假证等行为的发生,构筑起打击假牌假证和违法上牌等违法行为的联防机制。
      去年,该市共出动农机警务人员494人次,检查拖拉机2924辆(次),查纠各类违法行为273次,有效遏制了外省籍拖拉机违法行为多发的态势。据海宁市交警部门统计,通过加强对外省籍拖拉机的有效管理,该市去年道路行驶拖拉机事故又同比下降了28.57%,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余文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