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现代农业

支农的钱,用得更好了

  •   本报记者 陈小平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支农资金总量逐年增加,全省建设了一大批农业项目,这对农业农村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但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支农资金,保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是对有关部门的一个严峻考验。
      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创新发展思路和管理机制,积极破解制约农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努力找准支持的重点环节,不断优化资金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规划计划引领能力、资金项目带动和监管能力及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和服务能力,农业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推进了我省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钱用得多了,做的事情更大了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近年来,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我省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我省共落实省级以上支农资金20.8亿元,比2006年增长3倍多,其中中央扶持我省农业项目建设资金由1.17亿元增长到8.9亿元;由省农业厅参与管理的省级财政农业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由5.57亿元增加至11.9亿元;直接用于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发展的扶持资金由1.8亿元增加到4.7亿元。同时,我省还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增长稳定。据初步统计,工商资本投资农业连续8年保持在每年100亿元以上。
      在投入不断增多的同时,为使财政投入更有效,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改变过去项目规模小、资金分散的项目管理方式,加大了项目和资金的统筹力度,仅省农业厅就清理归并了40多个支持方向、扶持对象和资金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专项项目,基本形成“农业政策性扶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类资金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体系,资金投向重点进一步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品质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领域倾斜,并横向整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种子种苗工程、小型农田水利等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纵向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支农资金,不断加大对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集中财力做大产业。
    钱用得紧了,每分钱都受监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财政支农资金增加最多、增长最快,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农业项目建设几乎涵盖了现代农业发展所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量大面广的项目资金,如何管好尤为引人关注。
      据省农业厅计财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管好、用好财政支农项目资金,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从落实责任角度,省里建立完善了项目资金综合平衡、项目建设归口管理、项目监管分行业负责的项目管理责任体系,制订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检查验收、绩效评价等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各地也结合实际,积极推进项目立项公正、公平、公开,推进项目监管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从规范管理角度,对粮油大户直补等重大补贴资金实行预拨,实现了早准备、早下达、早实施;对扩大内需项目,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项目建设进度监控和财务管理;对蔬菜、水果产业提升项目,引入农业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弥补了以往项目建设缺少设计、随意性大的问题。
      ——从强化监管角度,省农业厅每年都会制定专项检查方案,采取市县自查、厅属单位专项检查、市地互查、委托中介机构检查、审计监督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等重大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基本建立了定期督促检查、跟踪问效、信息反馈、重点抽查和绩效评价的项目资金监管体系。
    钱用得值了,支农项目成效好
      支农资金的大幅增长,特别是注重民生的政策资金投入和重大农业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为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了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粮油、生猪等扶持政策拉动下,去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三增”,面积、单产、总产分别比上年增长1.5%、0.3%和1.8%;“菜篮子”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肉类、水果产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19.9%和8.5%。
      在财政支农资金的有力支持下,去年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迅猛,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80%,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59万亩,比2006年增长36.9%,逐步实现由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追求面积向追求效益转变。农业总产值水涨船高,达到1869亿元,比2006年增长23.4%。
      而比产值增长更让人欣喜的是,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良种引繁推广体系建设,我省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步伐不断加快,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基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1.8%,农副产品出口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3.9%。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逐步完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