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农业项目建设

政策扶持作用大 基础产业提升快

  •   近年来,我省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政策的天平更多地向粮食等基础性产业倾斜,为这些产业的稳定发展,注入了一剂又一剂强心剂,从而加固了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策力推,粮食连续“三增”
      2009年,我省粮食生产再次实现“三增”,面积、单产和总产分别比上年增长1.5%、0.3%和1.8%。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我省克难攻坚,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省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市场经济活跃的地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原本不高。是什么使我省粮食生产得以稳定发展?除了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推行省工节本增效的技术外,政策的推动作用巨大。
      近年来,为扶持和发展粮食生产,我省先后出台实施了种粮大户补贴、良种补贴、作业环节补贴、最低保护价收购等系列扶粮政策,粮油直补政策惠农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各级财政投入为7.95亿元,2009年增加到9.57亿元,推动粮食生产向规模要效益,扶持各类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环节专业化、社会化。
      政策扶持,在推动我省早稻生产发展方面作用尤其显著。去年,省政府出台早籼谷售粮奖励政策,有效地调动了种粮大户种早稻的积极性。全省早稻播种面积达172.3万亩,比上年增加15.8万亩,增10.1%;亩产394公斤,增4%;总产67.9万吨,增11.4%。早稻面积增幅是各类粮食作物中增幅最大的。
    项目拉动,养殖走向生态
      近年来,畜牧业用地、动物疫病等时时困扰着畜牧业的发展。面对挑战,我省紧紧围绕“稳供给、保安全、增效益、护生态、减风险”的目标,抓住中央和省对畜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机遇,以实施项目和加强建设管理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农牧结合、适度规模、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新路子,为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和2009年,我省省级共组织实施了以生猪、奶牛、蛋鸡标准化和生态化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605个(含中央立项项目),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238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5个,蛋鸡标准化改造项目81个,温台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100个,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场)63个,山区海岛发展特色畜牧业建设项目73个,种畜禽良种工程项目45个,累计投资7.14亿元,其中财政补助4.25亿元。还在全省实施了生猪、奶牛良种推广项目,财政投入补贴资金4336.5万元。
      这些畜牧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省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区域布局,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使我省畜牧业经受住了猪价周期性大幅波动的考验和国际金融危机、甲型流感、三聚氰胺事件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了主要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两年来,我省共新建、改扩建各类标准化畜禽养殖场487个,全省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省生猪、奶牛、家禽规模化水平分别达到80%、95.4%和88%,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依托生猪、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我省还开展了畜禽良繁体系和人工授精网络建设,提高了生猪、奶牛良种化水平,2009年良种补贴覆盖70万头母猪和4.7万头奶牛,生猪人工授精110万胎次,生猪出栏率达到164.8%。
      在项目拉动下,2009年,我省生猪饲养量达到3577万头,猪肉自给率保持在80%左右;肉、蛋产量分别达到194.9万吨、61.4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9.5%和36.4%;畜牧业产值达到404.9亿元,位居全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首位,在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20%提高到2009年的21.6%。
    补贴刺激,购机连攀新高
      近年来,我省加大力度实施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和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重点推进粮油及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384万千瓦(不含渔业机械),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80千瓦,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
      去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由上年的10大类32种扩大到10大类57种产品,补贴对象由原来本省籍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扩大到本省籍农林牧渔民和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同时放宽购机补贴数量限制,提高补贴标准,简化申购程序,鼓励报废更新,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农机的热情。
      2008-2009年,全省享受财政补贴资金购置的各类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3.9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补贴资金4.14亿元,新增农业机械超过13.47万台(套),受益农户超过11.69万户。
      去年,我省共落实农机作业环节补贴资金1754.58万元,补贴水稻机插、油菜机收面积98.34万亩(不含宁波);落实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700万元,安排项目实施点22个。
      依托农机购置补贴、作业环节补贴等惠农政策和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实施,以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我省着力推进了水稻机插和油菜机收的推广应用。去年,全省共推广水稻机插面积117.08万亩,较上年增长117.6%;完成油菜机收面积130723亩,较上年增长323%。
      同时,我省还加快培育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去年新增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200家,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8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机服务社会化。
    资金投入,体系不断完善
      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保障体系的支撑。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障支撑体系建设,在“三位一体”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检)疫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检验、生产服务体系。
      从畜牧业来看,近年来各级财政先后投入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亿元,在全省实施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等系统。目前,全省“十一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正加快推进,已完成了第一批中央扩大内需的73个县(市、区)383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基层设施水平;累计创建认定了100个省级动物防疫示范乡镇,还层层组织动物防检疫人员开展技能比武、案卷查评、知识竞赛等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基层防检疫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执法办案水平。
      从植保领域来看,近年来我省对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省政府还将统防统治工作列入对各级政府粮食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在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的激励下,我省植保服务组织迅速发展,从2006年的55个发展至2009年底的1761个,初步形成了以植保专业合作社为骨干,粮食、农机、村级服务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专业化、社会化病虫防控体系。统防统治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去年全省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到192.5万亩,接受服务农户近32万户,其中有180.1万亩享受了省财政补贴,省财政为此下拨补贴资金3496万元;统防统治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除了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一些地方还开始向茶叶、柑橘、杨梅等产业拓展,统防统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公共服务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省还将仙居县作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唯一省级试点,并先后在建德、长兴、嘉善、东阳、兰溪等市(县)建设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省政府日前发文,计划今年在全省基本建成这一模式,不断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