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说起菊花,人们首先会想到浙北桐乡那一片片连绵的菊海。而现在,
一项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北菊南移”,却让桐乡的菊花“跨过”钱塘江,来到浙南山区,生根开花,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如今,一到秋天,无论是在金华的兰溪,还是在杭州的淳安,还有丽水的遂昌,都可见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致。
小小菊花,越来越吃香
桐乡市是我国道地药材杭白菊的主产地,可以说,我国90%以上的杭白菊都出自那里。370多年的杭白菊栽培史,不仅使桐乡积淀了浓厚的菊文化,也形成了一整套娴熟的菊花种植技术。1999年5月,桐乡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杭白菊之乡”。2002年,我国对桐乡杭白菊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由于品质纯正,加上绿色以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普及,桐乡杭白菊质量逐年提高,并香飘四方。“三百年留香”、“圣富德”、“春发”等杭白菊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眼下,国内一些中成药生产企业生产的“珍菊降压片”和“桑菊感冒片”都采用了杭白菊原料。全国知名企业“王老吉”、“惠尔康”和“娃哈哈”等也对杭白菊情有独钟,纷纷采用杭白菊作原料开发系列清凉饮料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杭白菊产品销势越来越好。同时,杭白菊外贸出口市场也日渐稳固,销售量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尤其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华人华侨的青睐。近几年,杭白菊产品在欧美市场也有所突破。目前,桐乡市的杭白菊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产值3.5亿元,并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发展并举的路子。
发展受制,亟待大“扩容”
就在杭白菊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束缚了杭白菊产业的再度扩张。城市建设加快,工业征地和开发建设的大面积用地,挤压着杭白菊产区的空间。据桐乡市杭白菊产业协会会长曹鉴清介绍,就目前来看,桐乡本地生产的杭白菊原料,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胃口”,供需矛盾日益加大。曹鉴清认为,这样一来,就难以保证杭白菊的品质。尽管桐乡市政府在当地实施“西菊东进”工程,在非传统种植区发展杭白菊,政府给予每亩50—150元的补助,并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协议,保护价收购,但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跨江种植,拓展新空间
据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何伯伟介绍,在提升桐乡老产区的同时,2006年,我省开始实施“北菊南移”工程,在兰溪、淳安、遂昌、武义等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乡镇,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全面实行订单生产。发展品种除了杭白菊,还有贡菊、菊米等。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使全省的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兰溪兼有平原、丘陵、江河三利,气候温和湿润,是我国的天然药物产业基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山地资源使其成为杭白菊跨江发展的首选之地。2007年,在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兰溪市开始实施“北菊南移”工程。到2009年,兰溪市杭白菊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亩产鲜花750公斤,总产2625吨,产值1313
万元,有望成为我省杭白菊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
“北菊南移”,企业唱主角
在“北菊南移”这出“大戏”中,桐乡的菊花加工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责任公司和中外合资桐乡新和保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兰溪汇康药材有限公司,并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对杭白菊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行统一供苗、供肥、供药,并与每位种植户签订每公斤3.6元保护价收购合同。“我去年第一年种植杭白菊,虽然只种了0.5亩地,但收入大约有1620元,收益比其他农作物要好得多,今年准备再种1.25亩。”初尝甜头的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农民陈土松说。
原料有了保障,企业也千方百计提高加工能力。去年,桐乡新和保健有限公司投资了300多万元,征地3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2400平方米,新增白菊花气流干燥生产线两条和杀青流水线一条,今年又增加两条烘道。
桐乡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学根说,“杭白菊是当前高效生态农业中,产业链完整、竞争力较强的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北菊南移”无疑给桐乡杭白菊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据沈学根介绍,桐乡的杭白菊加工企业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加强生产装备的改进和提高。全市已建立了杭白菊蒸汽杀青热气流循环干燥流水线120条,烘房7500平方米,使日最大鲜花加工能力达到350吨。同时,成功开发了胎菊和幼菊两个新产品,促进杭白菊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提升。企业还联手浙江大学、娃哈哈集团等单位研制以菊米为主要原料的心血管保健药,开发清凉饮料菊米茶等。
缕缕菊香,醉了菊农心
“北菊南移”使菊花产业的地盘更大了。与兰溪一样具有得天独厚生态环境的淳安县,这几年的贡菊生产发展得红红火火。该县威坪镇合富村村民方良琴,去年种了4亩贡菊,总产达413公斤,产值3.8万元。据县农业局农作站副站长何建红介绍,原先贡菊在淳安一直是零星种植,产量少,效益差。自从省里实施“北菊南移”工程后,大大提升了当地的贡菊产业水平。2009年,全县贡菊种植面积近1万亩,总产值近5000万元。在淳安的贡菊主产地威坪镇和王阜乡,当地农户欣喜地把菊花称为“致富花”、“幸福花”。
黄店镇是兰溪市的农业大镇之一,一直以油(菜)棉(花)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正当许多农民为“种什么”犯愁的时候,兰溪汇康药材公司及时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大礼”:杭白菊订单。在黄店镇芝堰村农民看来,种植杭白菊可谓一举多得。种植冷水茭白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随着芝堰水库被列为兰溪市的饮用水源,当地冷水茭白面积不断萎缩,种植杭白菊成了他们结构调整时的首选品种。而且,按农民们的话说,杭白菊只要种得出,不怕卖不掉。据悉,今年,黄店镇已落实了近5000亩的杭白菊生产基地。
当然,在兰溪,菊花经济不仅仅局限于采菊卖菊,如今赏菊又成了菊花产业的新亮点。黄店镇芝堰村位于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有“江南小丽江”之称。据兰溪市农业局特产站站长赵焕文介绍,通过规划,芝堰将形成“田野菊海”。“到芝堰看菊海去”,也许会是越来越多城里人的首选。
链接:
杭白菊又名杭菊、甘菊、茶菊,是宿根性菊科草本植物。古代桐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茶商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常将桐乡产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久而久之,便有了“杭白菊”之名。历史上杭白菊主要被用作药用,为著名的“浙八味”中药材之一。桐乡白菊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菊花之佳品。从20世纪开始,其被广泛用作饮料。
贡菊也称“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贡菊冲泡后色清黄亮,品味甘爽,有清热祛火、清肝明目的作用。
菊米,即精制野菊花花蕊,为浙江遂昌特产,具有败毒、散疔、祛风、清火、明目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