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苗
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较好、菊花生长好、病虫害少(特别是无病毒病)的田块留种,提倡应用脱毒健康种苗,并做好清除杂草和安全越冬工作。
培育壮苗。越冬前覆土2-3厘米,周边开好排水沟。开春后,苗床亩施人粪尿2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
壮苗选择。移栽时,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20—35厘米、茎粗壮、根系发达的菊苗。
田间管理
实行轮作
老区土地较少,一般每两年轮作一次。若原地连作,须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最好选择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虫害,提高品质。
底肥及大田整理
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一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视田块肥力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畦宽1.2—1.5米,沟宽0.3米,畦面呈龟背形。
定植时间与密度
由于春天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一般在4月上中旬定植,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种植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数在3500—5000株之间。偏迟种植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间作物须保证在7月中旬前收获。
定植方式
可采用穴栽或开定植沟栽种,栽在每畦中间。密度为20—25厘米,每穴2株,种植深度10—15厘米,穴施磷肥50公斤/亩。若定植较迟,植株偏大,可适当斜栽。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成活率。
种植模式
主要以水旱轮作和旱地套作两种方式,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害,获得优质高产。菊花生育期长达8个月,前期生长慢,多以间、套作为主,可选择桑(果)园套作、烟菊套作、菊豆套作(豇豆、大豆)、菊菜套作等,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间、套作作物一般 7月中旬前清理完毕,然后,对菊花进行压条和肥水管理,确保其后期正常生长。
压条(二次)
因菊花品种枝条较软,易倒伏,且抗旱能力差,可采用压条栽培法。压条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约5月上中旬,苗高30—50厘米时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杆软,易分布均匀。压条前,须除草松土。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每亩1000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揿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保证枝条与松土充分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待新侧枝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这项工作最迟在7月底前结束。
摘心(打顶二次)
菊苗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摘心时间在压条后新稍长到10—15厘米时。摘心兼顾新枝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一般视长势分两次摘心,第一次在6—8月份之间,使菊苗分枝数达每亩12万株左右。第二次摘心须在8月20日前结束。摘心过迟,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危害,影响产量质量。
防渍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份反应敏感,怕涝怕旱,特别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基部叶片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需做好开沟作畦(特别是低洼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原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菊苗出现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秋季遇干旱则要进行浅沟灌水,一般晚上灌水,白天放干,以保证菊花花蕾膨大需要。
合理施肥
菊花大田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农家肥为主,后期则以速效肥料为主。
一、基肥。栽种前,结合整地翻耕时施入或开沟条施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羊栏肥、鸭粪等,并配施磷肥50公斤。
二、活苗肥。栽种活棵后,每亩用人粪尿50—100公
斤/亩,兑水浇施,促使发棵。
三、压条肥。压条前,在菊苗行两边铺施羊栏肥
每亩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并用松土覆盖
后压条。
四、分枝肥。8月份在每次摘心后施入,每
次亩用人粪尿100—150公斤,兑水浇施或施
复合肥10公斤。
五、蕾肥。也称吊蕾肥。9月上中旬是菊花现
蕾期,这时菊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需肥量大,可亩施用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5—20公斤,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也可视生长状况再施1—2次。
病虫害防治
杭白菊病虫害主要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如,通过水旱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与虫源作物隔离(如萝卜、青菜);冬季深翻冻垡,施用腐熟有机肥;壮苗培育、适时定植,促进生长,增强抗性,保持田园清洁等。
一、病害防治。杭白菊病害主要以叶枯病为主,发病时期在6—9月份。防治方法除了采取轮作、掌握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等措施,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井岗霉素100倍防治。
二、虫害防治。1.蚜虫:进入九十月份,温暖干燥的气温易导致蚜虫大量发生。先期为害的为无翅蚜,后期大量繁殖后产生有翅蚜,并迁飞,大面积为害。可采用20%楠宝(啶虫眯)3000—4000倍或25%吡蚜酮2500—3000倍喷雾防治,农药品种交替轮换使用。
在采收期也可采用黄板诱杀。但黄板诱杀有效期大约只有一个月左右,遇雨天效果降低,而且,只局限于诱杀有翅蚜,特别是到了采收期,其他作物上的飞虱、蚜虫等集中迁飞到菊花上来,所以,黄板来粘的前期还是要结合进行农药防治。
2.夜蛾类: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1)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效果好,但要求规模大,集中成片,且管护成本较大。一般一盏灯可防治20—25亩,在8月底第四代成虫羽化期前安装使用。(2)性诱剂防治针对性强,生产规模较大时才能达到较好效果,每一种害虫每亩需安装4盏性诱剂杀虫灯,但后续管理难度较大,每天要进行清理。(3)化学防治。夜蛾类害虫遇降雨少、高温干旱时易于发生,适宜温度28-32℃,日均气温超过30℃是大发生的预兆温度。正常年份第4代成虫羽化在8月底9月初,则第5代幼虫在9月10日左右防治比较合适。根据夜蛾类害虫的习性,要在2龄前进行防治,并利用夜食性,在下午喷施农药,一般可选用15%安打2500—3000倍或10%除尽1000—1500倍或1%宁捕2000—2500倍防治。
及时做好护栏,防止倒伏。小洋菊系列品种枝梗柔软,生长后期株高若超过50厘米就易倒伏,一般可在畦边立小竹,围草绳,以防止倒伏,提高菊花质量,方便采摘。
采 收
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用作胎菊的,以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准;一般饮用菊,以花芯散开10—30%为采摘标准;药用以花芯散开30—70%为采收标准。采收做到分批、分级,一般采三次。遇早霜及时用稻草或遮阴网覆盖,采后须及时出售或自行加工。
(桐乡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沈学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