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程益新
在金华市金东区的东部,有一座风光旖旎的水库,水面上波光粼粼,水面下鱼虾共舞,这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上荷塘水库。可令人想不到的是,5年前,这里还是个村民连洗拖把都嫌脏的地方,让上荷塘水库改头换面的,是金东区推行的洁水养鱼工程。
方圆1里都会闻到臭味
“以前这水库的臭味方圆1里都闻得到,手伸进水里会得皮肤病,浑身发痒。”位于水库下游傅村镇畈田蒋村的村民张达明告诉记者,2006年前,上荷塘水库和金东区内所有的水库一样,以每年几万元的价格承包给养殖户。刚开始养殖户还能按照水库的养殖容量来饲养,可后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把大量的化肥、粪肥都一股脑儿扔进水库,鱼儿吃得欢了,水库却成了一个大粪缸,奇臭无比。
金东区水务局渔政管理站站长吴双贵说,当时水库里的鱼类生长很快,一般一年就可以长到1公斤以上的商品规格,但由于高密度饲养,易诱发鱼病,又不得不大量使用渔药,造成下游水源污染。
水库下游有个菱角基地,只要用了水库的水,菱角就变黑变臭。“菱角对水质要求很高。”上荷塘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阮尚进说,水质好,长出来的菱角就白带青;水质差,长出来的菱角是黑的,根本就卖不掉。2005年那一年,阮尚进300亩的菱角有60%完全呈黑色,损失惨重。
村民对此十分不满,多次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反映。最终由政府出面,终止了水库养殖承包合同,并不再向水库投放鱼苗。上荷塘水库也由原来的高密度饲养变成了绝对禁养。
花鲢、白鲢成了“清道夫”
“原本以为水库禁养后,水质能好转,可没想到仍然浑浊泛绿。”吴双贵说,鱼被全面禁养后,水库的水质有了一股土腥味,还是远远达不到生活用水标准。村民们的怨声又起。
为此,金东区有关部门找到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淡水渔业研究所,请专家们帮着解决问题。经过实地勘察,大家发现,上荷塘水库上游的村庄产生的生产、生活等污水,随雨水进入水库,造成水库内浮游动植物的大量繁殖。而禁养后,水库内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的滤食性鱼类也没有了,因此不但水质无法改变,甚至会爆发蓝藻。
那么水库到底该养多少鱼、养什么鱼?经过对水库的调查、检测,当地决定采用洁水养鱼技术,按照水库水质投放鱼种。主要投放两种鱼:一种是白鲢,主要食用浮游植物;一种是花鲢,主要食用浮游动物。专家表示,只有实行自然放养,才能改善水质。“从此,我就成了水库的管理、饲养人员。”金东区百库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涂根林告诉记者,2006年开始,当地渔业部门开始试着每年往水库里投入1万余尾花鲢、白鲢鱼种,但不投放任何外源性肥料、饲料。第二年,水库出产的鱼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净收入达到了5万元以上。更令人高兴的是,水库水质有了明显改变,水体变清,气味消失,一些企业还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供水。
“去年,水库水质已变得非常好,我生产出来的菱角以6元/公斤的价格全部卖掉,基地还通过了有机认证。”阮尚进说,除了菱角以外,生姜对水质要求也很高,去年合作社种植的生姜,在市场均价3元/公斤的情况下,卖到了9元/公斤,“因为水质好,我们的生姜又白又嫩,就像小姑娘的皮肤。”
“从高密度饲养到禁养,再到发展洁水渔业,水库效益日益显现。”金东区水务局局长叶春成表示,趁着金东区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春风,他们已要求每个村的水库都要达到生态建设的标准。
据了解,至去年年底,金东区已有27座水库实行洁水养鱼,占所有水库的39.7%,计划到2011年,全区50%以上水库、约7500亩养殖水面将全部实现洁水养鱼。
洁水养鱼,效益怎么来
“全区这么多的水库,如果全部实行洁水养鱼,鱼类生产变慢、鱼儿变小,那经济效益从何而来?”记者问道。
涂根林说,自从成立以上荷塘水库为核心的金东区百库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生态有机鱼成为了合作社的主营业务,合作社的成员单位包括了山口冯等11座小型水库,养殖水面达3700余亩。去年,合作社注册了“百库”金东有机鱼商标,并完成了有机鱼论证。“虽然以前高密度养殖,每年能生产商品鱼400担,价格却只有10元/公斤,现在产量虽然只有以前的25%,但质量好且直接进酒店,价格是原来的3倍。”
“除了卖鱼,发电、农业灌溉,都能出效益。”涂根林说,金东区的水库虽然每年减少了300万元的承包款,但现在水库的水质改善了,意味着投资的环境好了,就可以发展一些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产业,如农家乐、垂钓、游泳、水上娱乐等项目,增加水库收入。目前白溪水库已达到了生活、工业用水标准,签订了向低田工业园区供水的协议,每年可供水100多万元立方米,供水工程完工后,除每年的渔业收入外,可新增加水费收入100多万元;还有合作社中的山口冯水库等几个水库,每年可发电40万度,每度电可卖0.5元;水库的水原本只能用于种水稻,现在可用于灌溉蔬菜、水果;水库每年可生产250吨的鱼,收益更可观,最终达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丰收。
至于平时的管理,吴双贵说,由于不需投饵和施肥,平时每个水库只需两个人,加强巡查,做好防盗、防偷和防钓工作。而每个水库都有两个倒八字形的渔网,鱼儿会自动进网,每天工作人员只需去渔网捞鱼,操作十分简单。
相关链接:
洁水保水渔业,是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通过人工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增殖保护土著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物群落组成,保持水体合理的生物量,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达到保障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水体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
2009年2月,省海洋与渔业局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我省生态渔业建设的若干工作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洁水与渔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为重点,实施‘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的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到2012年,在我省建成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以大中型水库为主体的保水渔业区100万亩、外荡及江河大水面洁水渔业区100万亩,初步遏制大中型水库、重要外荡水域及江河富营养化趋势;总结形成一套技术成熟、成效显著的洁水保水渔业开发模式,培育扶持一批大中型水域生态渔业建设成功典型,推进洁水保水社会责任履行与渔农民收入增长的协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