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名片
姓名:陈祖伍
简介:1994年开始种稻,面积逐年扩大,擅长精耕细作,去年种植晚稻最高亩产达706.6公斤,是2009年全省优秀种粮大户。
我是嵊州市三界镇人,1994年开始到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古窦泾村包田种粮。16年来,随着国家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种粮效益越来越好,我承包的面积也从当初的100多亩扩大到了今年的近700亩。有人说种粮是“七分靠天,三分靠管”,我觉得刚好相反,应该是“七分靠管,三分靠天”,种粮一定要勤于管理,才能获得丰收。
我这几天很忙,还有300亩小麦没有收割,单季晚稻的直播也已经开始了,所以我每天都在田里。现在技术进步了,种田也不能完全按照老方法,近几年采用了五改、直播、强化栽培等水稻高产集成技术,也实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技术,尽管有农技人员的帮忙,但是具体管理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我是一边干、一边学,尽量学习新技术和别人的好方法。去年我种了“嘉乐优2号”、“秀水134”、“秀水123”等品种,为了方便今年选种,我把每个品种的情况都作了记录,包括种子价格、施肥和除虫时间、产量、价格等。事实证明,“嘉乐优2号”的表现不错,今年我想扩大这个品种的种植规模。
可以说,从播种到收割,我几乎每天都会到田里去,哪里该施肥了、哪里该除虫了,每个田块的情况都心中有数。在我的精心管理下,去年获得了大丰收,晚稻平均亩产达到625公斤,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内的田块最高亩产达到了706.6公斤。
尽管种粮的亩均收入没法和蔬菜、花木等经济作物相比,但是只要上了一定规模,效益还是很不错的。我去年种了540亩水田,其中300亩采用小麦和单季晚稻轮作的方式。小麦亩产量在400公斤以上,去年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6元,扣除每亩260元左右的成本,300亩小麦就有10万多元收入。加上每亩晚稻也有几百元的收入,一年下来,靠种田赚个20来万元问题不大。今年土地承包期到了,我已经和古窦泾村续签了6年承包协议,还从邻村流转了150亩,总面积达到了700亩。现在土地租金涨得很厉害,新流转的土地每年每亩要350公斤潮谷,这给了我不小的压力,但是我还是相信那句话,“七分靠管,三分靠天”,只要管理得好,加上自然灾害少一点,粮食生产便能取得丰收。
(本报记者 袁卫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