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农能

四条途径,

让秸秆华丽转身新能源

  编者按:每当麦收过后,作为农业废弃物的麦秆,遍地都是,除部分被收购用作工业原料外,余下的或被焚烧,或堆放田头就地腐化……不仅给农事带来不便,还影响环境。而在江苏泗阳县农村,麦秆通过沼化、电化、气化、固化等不同途径,实现了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农村的新能源,造福于民。
秸秆沼化:户均增收1650元
  泗阳县临河镇王三庄村是江苏省著名的“沼气村”,说起沼气的好处,村民王巧红滔滔不绝:“俺家这个沼气池,国家补贴将近3000块钱,自己才拿200多块钱,田里的麦草都在里面,产出来的沼气足够照明做饭,一年少说也能节约电费千把块,沼渣还能用来下地,每年省下三五百块买肥钱不成问题。”
  据介绍,泗阳县把发展沼气列入全县100项重点民生工程,积极推广“一池三改”新技术,同时把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变废为宝,又美化环境。目前全县用上沼气的农户超过1.42万户,遍布全县16个乡镇的101个村庄。该县还有26个大型养殖沼气项目,沼气使用率达到100%。沼气在美化农村环境同时,还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县目前已有“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10多种综合利用模式,户均增收1650元。
秸秆电化:催生了秸秆经济
  在位于该县经济开发区的泗阳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笔者看到,一捆捆小麦秸秆随着输送带进入锅炉,两台15兆瓦发电机组正在满负荷运行发电。据介绍,生物质发电是泗阳综合利用秸秆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个项目由江苏省国信集团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为155亩,拥有两台75吨/小时燃秸秆中温中压锅炉,全部采用国内自主设计、研发设备,以软质稻秸秆、麦秸秆等可再生能源秸秆作为主要燃料,年消耗秸秆20万吨,年运行超过6600小时,年发电量约为两亿千瓦时,年创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1020万元,满足了泗阳县城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和经济开发区工业生产所需热源。
  生物质发电项目还带动了“秸秆经济”的发展,全县发展秸秆收储站点16个,新增秸秆经纪人1120个。这些经纪人将收购的小麦秸秆集中到收储点,然后统一运送至泗阳生物能发电厂,形成了麦草“收—储—运—发电”产业化格局,每年直接收入达5100多万元。
秸秆气化:一人烧火,全村做饭
  中午是分,正是泗阳县新袁镇新集村农家做饭的时候,以往这个时候,村庄上空早就飘起袅袅炊烟了。而现在,村里新建的秸秆气化站投入运行,300多户农家主妇只要一拧秸秆气化炉开关,很快就将饭菜做好,过上“一人烧火、全村做饭”的新生活。据了解,新集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是该县今年的100项民生工程之一,总投资200万元,其中省、县财政补贴140万元,村里承包人自筹60万元。目前,全县已建成像新集村这样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3个,每个秸秆气化站最多可供应400户农户用气,年可消化小麦草320多吨,相当于一个村收获的小麦秸秆总量。按1公斤麦草产两立方米秸秆气、每户一天用5立方米气计算,300户人家一天有750公斤秸秆就足够了。
  说起秸秆气化的好处,正在做饭的村民袁秀梅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烧草做饭,烟熏火燎,穿不出干净衣裳。后来买了煤气,可我又怕闻那气味,再说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煤气用完了还得请人去灌。现在用上秸秆气,干净又卫生,没有气味,花钱又不多,用起来十分方便,比烧秸秆用煤气强多了。”
  据悉,该县今年准备在八集乡前荡村、临河乡冯庄村、众兴镇姚圩村新上秸秆气化项目。
秸秆固化:麦秆变煤炭,经济又实惠
  在三庄乡邵道村秸秆固化加工厂,工人正在把加工好的棒状“秸秆煤炭”装车外运。据三庄乡乡长胡永丰介绍,这个秸秆固化加工厂年加工“秸秆煤炭”能力在2000吨以上,年利用消化小麦秸秆4000吨,由于“秸秆煤炭”经济实惠,因而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秸秆煤炭”生产规模,加快综合利用小麦秸秆步伐,该县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浙江客商在南刘集乡投资建设“宿迁市英之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秸秆固化加工,生产块状、棒状秸秆固化燃料,供应给食堂、宾馆、浴室、锅炉使用。该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利用秸秆1万吨,年产秸秆固化燃料5000吨。
(张耀西 姚爱民 丁必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