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新闻

茧价,能挺多久

  今年的春茧价格卖出了历史最高价,每担(50公斤)平均价格高达1650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5%,其中,淳安、缙云等地平均茧价每担为1900元,最好的优质茧每担卖到2000元。效益提高了,蚕农鼓足了劲增养夏秋蚕,冲高的茧价为不温不火的蚕桑生产注入了“兴奋剂”——
本报记者 王美华
  前不久,缙云县茧丝绸总公司给省蚕种公司打来电话,要求调运3907张夏蚕种。该公司负责蚕桑生产的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全县夏蚕订种量为2543张,结果春茧采下后,每担平均价卖到1900元,比去年增加了650元,蚕农纷纷要求补订蚕种,最后增加到6450张,夏蚕饲养量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丝绸总公司的相关人员只好到省蚕种公司“讨救兵”,省蚕种公司最终给他们救了急。
茧价冲新高,蚕农“胃口”增大
  今年的春茧价格让海宁市袁花镇双丰村的养蚕大户查培祥甚是满意。这几天,老查又忙着侍弄开了夏蚕。他告诉记者,今年养了30张春蚕,平均每担卖到1790元。光春蚕一季,收入就有近5万元。去年,老查的春茧每担只卖到960元,今年提高了将近一倍。老查说,去年放弃了夏蚕,今年养了6张,接下来,他准备到乡里订购40张秋蚕种,要好好地赚上一笔。
  据湖州市农业局经作站负责人介绍,今年湖州市饲养春蚕种16.23万张,春茧每担平均收购价1652元,比去年同期的987元增加665元,蚕茧总收入2.8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33.9万元,同比增长53.7%。在嘉兴市秀洲区,原来决定不养夏蚕的蚕农,也立马到村部补订蚕种,夏蚕饲养量达到1580张,比去年增加1000张,增幅达172%。
养蚕量增加,蚕桑产业回暖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最近几年来,由于比较效益低,我省桑园面积减少,蚕茧生产年年下滑。今年,我省春蚕发种量比去年减少一成左右,但气候适宜蚕儿生长,桑叶鲜嫩,老蚕食桑时间长,春蚕生产呈现出“张产高,茧质好,效益增”的喜人景象,单张蚕种产量比去年提高了5%左右,所以总产下降不大。由于风调雨顺,今年湖州市的春蚕不仅张产高,平均张产量52.1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1公斤,而且茧质好,上茧的比率高于去年,解舒率70%以上,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春茧价格冲上历史新高,一下子激发了我省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各地纷纷出现补订、增订夏秋蚕种的现象。养蚕的热情也蔓延到桑园培管上,一些弃管、荒芜的桑园也被蚕农当成了“宝贝”,利用养蚕间隙进行施肥、治虫等,精心呵护,准备在夏秋季好好发挥它们的作用。据省农业厅经作局统计,全省夏蚕增养蚕种达到18%。
  省农业厅蚕桑首席专家吴海平表示,接下来秋蚕订种即将开始,预计饲养量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加。他分析,今年我省蚕茧生产将告别连年下降的局面,总产会比去年有所增加。同时,养蚕效益也将大幅度上升,按现行茧价,每亩桑园效益平均能达4000元左右。
茧价上涨属理性,后市继续看好
  蚕茧价格大幅上涨是理性还是炒作所致?吴海平认为,去年以来,茧价大幅上升属于正常的、理性的,它完全符合茧丝绸市场和蚕桑产业发展的需要。他说,蚕茧价格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低迷,已与其他农产品比价失调,在经济通胀的背景下,这样的涨价其实是正常回升。因为2008和2009年,我国蚕茧减产幅度达30%以上,一两年内不可能弥补市场缺口,再加上目前我国的蚕茧产业除了广西、云南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外,其他东西部省区发展空间不大。所以,茧丝原料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同时,这几年茧丝绸加工企业发展速度也较快,其加工能力远远超过全国去年55.9万吨的产茧量。
  另外,从茧丝绸产品的市场前景看,一方面,茧丝绸出口出现了回升的趋势,今年1-4月全国丝绸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71%;另一方面,真丝类产品越来越受国内消费者欢迎。据调查,目前市场上蚕丝被的消费量已占同类产品的30%左右,一些企业还开发出高端类丝绸产品,如真丝家纺、真丝沙发布和真丝窗帘等,这些产品用丝量非常大,都会拉动茧丝绸消费的上升。
  据吴海平分析,今年的夏秋茧价格会继续维持在高位,至少可以延续至明年秋茧上市,所以,近一两年种桑养蚕应该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