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时空/□崔纪大
宁波鄞州樟村一带农民世世代代以种植贝母和养蚕做丝绸为生。50年前的一天,有位爱好书法的小青年来我家,看到我母亲在织丝绸,我坐在一边读书,他即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德胜传家胜”,下联是“书声纺织声”,横批是“耕读之家”。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从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老者,但对书籍的爱好一如既往。改革开放后,儿子在家里办了一家印刷厂,“咔嚓咔嚓”的机器声成天响,热闹倒是热闹,但爱好读书的我却觉得不够安静,便在贝母地附近的山脚下建了两间小屋,一间堆放农具,一间做书房。书房里陈设简单,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外,就是两壁书架。有《红楼梦》之类的文学著作,也有《本草纲目》之类的中医药书籍,还有许多报刊。每天,忙完农活,喝喝茶,看看书,悠闲自得。我把这间小屋叫做贝母书屋。
前年,我的大女儿生下孩子后,奶水总会不自主地流下来,俗称流奶,到医院看了几次都不见效。我想起自己曾在中医书上看到过仙鹤草具有消炎止血及调节内分泌的作用,便采了一些鲜叶叫老伴煎给女儿喝,没几天流奶就止住了。
我们农民种地总想有个好收成。前些年,贝母增产不增收,1公斤贝母卖不上10元钱,农民亏本经营,生活艰难。我每天劳动之余,就坐在贝母书屋,潜心研究贝母的种植及运销历史,收集分析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的行情。我坚信:贝母价格低迷是暂时的,不久将上涨。所以,从1995年起,我把收获的贝母全部囤积在家里。去年3月,在鄞州人代会期间,我撰写了一份关于重新组建贝母协会的建议,托一位代表提交上去,不久便传来建议被采纳的消息。4个月后,贝母协会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现在,我们樟村农民通过协会向外销售贝母,到目前,贝母价格已上涨到每公斤60元,并有继续攀升的趋势。
近日的一天午后,我躺在贝母书屋看报,倦意袭来,不觉手一松,报纸盖在身上睡着了。睡梦中,50年前的老友造访我的书屋,见我爱书如故,大笑之余,提起半个世纪前的那副对联,说:“今天有幸,再给你写一副。”说罢,挥毫泼墨,一挥而就,上联是“报纸为被书当枕”,下联是“贝母作伴茶代酒”,横批是“乐在其中”。我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