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采杨梅缺人工,急煞

我省农村又遇“用工荒”

  本报讯 (见习记者陈鎏琰)这几天,台州黄岩区鑫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保国很着急,杨梅已是采摘旺季,雇工还没有完全找齐。“虽然通过采摘游能解决一部分杨梅的采摘问题,但大部分杨梅还是要靠雇工摘,我正发愁怎么办呢。”金保国叹气道,现在不但是雇工难找,而且人工费也越来越高,从早前的每人每天35元已经涨到了现在的每人每天80元。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杭州梅家坞村的茶农,茶农梅吴星告诉记者,他现在已打算到外地预订好的采茶师傅,为明年的春茶采摘做准备。“茶叶采摘很需要熟练工,在采茶季节,本地根本找不到空闲的采茶师傅,现在不打算,到明年春茶上市就根本找不到人了。”梅吴星无奈地说。“农业雇工有其特殊性。”台州市农业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形成固定的采摘、包装队伍,大多数农忙务工人员都是临时雇用的,因此一到水果收购季节,干活麻利、效率高的农村妇女就特别抢手。
  有专家建议,就地转移是缓解传统农业生产“用工荒”危机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经济,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
  浙江大学有关专家也表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正面临重大转变,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是稳定我国农业生产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新农村建设陷入“缺少必要主体”困境的根本方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