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于嵊州等地的嵊县花猪,是我省三个著名地方猪种之一,贵同国宝。然而,在外来猪种的大量“入侵”下,如今嵊县花猪逐年减少,濒临灭绝。在嵊州市金庭镇后山村,却有一位农民对这种国宝级的猪种情有独钟,他历经艰辛找来种猪精心饲养,如今养殖搞得有声有色。
嵊州找不到种猪,他从天台买来猪仔
笔者日前来到嵊州市金庭镇后山村,见到了正在喂猪的竺根法。他指着猪舍里正“抢”食的几头猪说,这种除了眉心、尾尖、四蹄是白色外,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猪,正是嵊县花猪。
今年55岁的竺根法,高高的个子,早几年在成人学校养猪培训班结业后,就一直靠养猪、卖猪肉过日子。
“现在不少人喜欢吃土鸡、土菜,我何不养些土猪赶赶‘潮流’呢?”前几年,竺根法就暗暗寻访嵊县花猪的种猪。但随着养殖量减少,要找到嵊县花猪可不容易。很长一段时间里,竺根法骑着摩托车四处寻找,从邻村跑到邻镇,从邻镇跑遍了嵊州,嵊县花猪始终“芳踪难觅”。“眼前的这些猪仔是从哪里来的呢?”面对笔者的提问,竺根法笑了笑说:“2008年2月,我通过自己多年‘编织’的供猪关系网,终于在天台县的一个山区村里找到了嵊县花猪。”老竺说,当时该农户的猪圈里一共还有10头猪仔,他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以每头500元的价格全部买了回来。
嵊县花猪肉特别香,连筷子都会被粘住
这10头嵊县花猪“回家”后,竺根法与老伴一起把它们当作“掌上明珠”。原来的猪舍被修缮一新,还安装了电灯、自来水,平常除了喂一些米糠、玉米粉外,老竺还种了好几亩番薯、土豆、萝卜,计划用本土作物养殖本土种猪,让猪吃“纯”土饲料慢慢长大。
在竺根法的精心呵护下,这批猪仔长得很快。到当年年底,就有5头长到了100多公斤。老竺养土猪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一天,一位杭州人慕名开车来到竺根法家,以30元一公斤的价格买走了一头猪。这个价格,比当时市场上普通毛猪价格每公斤高出了10元。
后来,竺根法把另外几头肉猪宰了,拿到市场上去卖。听说竺根法卖的是土猪肉,人们纷纷挤到他的摊位前,你两斤,我五斤,不一会儿猪肉就被抢购一空。“嵊县花猪肉皮厚,肉糯,肉味浓郁,特别香,夹肉时连筷子也会被粘住。” 竺根法的老伴有声有色地描绘着吃肉时的情景,听得在场的一些人垂涎欲滴。
以开发促保种,他还要打出品牌
嵊州市畜牧中心专家金珑介绍,嵊县花猪具有产仔多、母性好、耐粗饲能力强、杂交配合力强、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尤其是肉质鲜嫩,越吃越想吃。
如今,竺根法家的“国宝级种猪场”存栏有5头肥头肥脑的母猪,40来头活蹦乱跳的猪仔。“肉猪是全部出卖的,以便回笼资金再发展。2008年至今,我已卖掉了10多头肉猪。”憨厚的竺根法说。
但老竺的猪仔原来是不卖的,他打算自繁自养,不断扩大规模。后来,不断有附近农民上门求购,抹不开面子,老竺只好忍痛割爱,以每头800元的价格卖掉了10多头。
“后来我也想通了,别的农民要养这种猪是件好事,更有利于保护嵊县花猪的品种。”提起今后的打算,竺根法表示,除了养猪赚钱致富外,更主要的是想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保留下去。在他的“以开发促保种”计划中,他要到嵊州市区去租个摊位,专门卖这种肉。“我要让嵊县花猪成为更多人餐桌上的佳肴,将来我还要打品牌呢!”(张亮宗 陈君贤) 【新闻链接】 因产区不同,嵊县花猪的称呼曾经五花八门,产于嵊州三界镇一带的称“蒋岩桥猪”,产于猪娘岭一带的称“富润猪”,产于新昌的称“新昌猪”,产于上虞章镇一带的称“章镇猪”。1960年全省猪种普查时,统一定名为“嵊县花猪”。2006年,在农业部公布的首批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中,嵊县花猪是我省7个地方保护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