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候条件、蔬菜作物栽培格局、田间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及其发生特点等因子综合分析,省植保检疫局专家预计,今年夏秋高温季节我省蔬菜病虫害将偏重发生,为此,省植保检疫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指导菜农做好高温季节施药的自身防护措施,杜绝生产性中毒事故发生;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拌磷(3911)、甲基对硫磷、对硫磷(1605)、久效磷、三氯杀螨醇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氟虫腈(锐劲特)等国家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其他农药。所有蔬菜都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后采收上市。
有关专家建议,各地应大力推广应用“三诱”技术等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栽培较集中的区域,大力推广使用蔬菜害虫性诱剂及诱捕器、杀虫灯、黄板(盆)等诱杀技术,有效降低蔬菜害虫的发生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推广大棚全面覆盖、大棚顶部薄膜防雨覆盖加四周防虫网覆盖等技术。高温期间配套使用遮阳网,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少量多次)。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幼虫分散危害,并进入暴食危害期,可结合农事操作,及时摘除虫卵叶,并集中销毁,减轻其扩散危害。
专家指出,加强田间管理,改善蔬菜生长的生态环境对防病治虫尤其重要。结合夏季蔬菜倒茬换茬等农事操作,应合理布局茬口,提倡水旱轮作或采用石灰氮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开展中耕除草。大棚、温室等设施栽培,可选晴天将大棚、温室密闭后闷晒增温,连续高温闷(烤)棚5—7天,最高温度可达60—70℃,能有效杀灭大棚、温室内及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同时,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防治药剂,以提高药效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用的药剂浓度不宜过高,应在傍晚或早晨用药,施药时喷足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 (沈俭)
链接:防治夜蛾类害虫——可在卵孵高峰期,选用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等喷雾防治;或在低龄幼虫始盛期,选用Bt、苦参碱、印楝素、5%甲维盐乳油、24%氰氟虫腙(艾法迪)悬浮剂、24%虫螨腈(帕力特)悬浮剂、24%甲氧虫酰肼(雷通)悬浮剂、15%虱螨脲(美除)乳油、10%阿维?氟酰胺(稻腾)悬浮剂等喷雾防治。
防治烟粉虱——烟粉虱繁殖速度快,应在发生早期施药。药剂可选用10%吡丙醚乳油、1%烯啶虫胺水剂、20%啶虫脒乳油等喷雾防治。
防治红蜘蛛——在点片发生危害阶段,成螨、若螨始盛期,选用24%虫螨腈(帕力特)悬浮剂、24%螺螨酯(螨危)悬浮剂、1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阿维菌素乳油等喷雾防治,重点喷施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