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小番薯闹出大名堂

  这几天,位于衢州的浙江东源实业公司的迷你番薯销售,火得跟当前的天气一样。“每天都有10多吨销往上海、江苏等地的高档饭店和宾馆,每公斤12元的价格,不比当前热销的葡萄低吧。”说到番薯销势,该公司十里丰农场副场长汪有明底气十足。迷你番薯究竟火到何种程度?这小小的番薯还能做出哪些名堂?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访调查。
迷你番薯市场大,精包装更能卖出好价钱
  汪有明的底气,来自于这几年迷你番薯供不应求的销售形势。自2003年从省农科院引种“心香”品种以来,汪有明的番薯几乎年年卖断货。今年也同样,早早地收到了2000亩的种植订单,不仅销路好,售价也是居高不下。“6月初刚上市时,价格是每公斤16元,客户还上门来抢。”汪有明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在基地里收番薯,这样的场面已经持续了1个半月。
  对于怎样让番薯卖上好价钱,汪有明很有自己的一套。“每茬亩产控制在750公斤,保证薯块大小均匀,尽量减少外观损伤……”说到种植技巧,汪有明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种迷你番薯,都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施肥、除草、收获都得按绿色食品的要求来做。“好的产品,还需要在包装上动脑筋,这样才能卖出高价。”汪有明说,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番薯的质量,进行分级包装,重量分级误差控制在10%以内,这样即使在上市旺季,每公斤售价也不会低于6元。
  与汪有明给迷你番薯穿“精装”不同,嘉兴庄安果蔬公司的陈建民,则让小番薯搭上了超市的销售“快车”。目前,陈建民的迷你番薯不仅进入了上海易初莲花、世纪联华等大超市,还成为麦德龙超市华东地区迷你番薯的唯一供货商。“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这几年来订货的客户很多,今年可以说是有多少就能卖多少。”陈建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种番薯,不再是小打小闹
为确保全年供货,陈建民在嘉兴、海南、广西等地建立了多个基地,种植总面积超过1万亩。去年迷你番薯总产超过了5000吨,今年有望突破7000吨。
  类似陈建民这样的番薯种植大户,近年来在我省逐年增加,并成立了番薯专业合作社。在临安,就有“群意”、“淼南”等多家番薯专业合作社,他们形成一个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值超3000万元的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迷你番薯的年种植面积在6万—7万亩。
  随着迷你番薯日渐红火,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更是成绩斐然。“心香”是省农科院季志仙等甘薯育种专家经近10年选育而成的迷你番薯新品种。据介绍,由于这个品种味甜肉细且糯、口感好、个头小,非常符合当前的消费习惯,而且亩效益在2500元以上,市场前景相当不错,他们计划在3年内把推广面积扩大到15万亩。目前,我省已有“心香”、“浙紫1号”、“浙薯132”等多个迷你番薯主打品种,其中“心香”占了近90%的种植面积,去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
菜用番薯兴起,市场亟待开发
  相对于广为消费者熟知的鲜食型迷你番薯,菜用番薯则是一个亟待开发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项目。
  夏季是叶菜供应淡季,需求量大价格也高。“菜用番薯的叶和嫩梢,能有效替代叶菜,市场潜力很大。”季志仙认为,菜用型番薯可实现绿色生产,产品安全性高,符合当前消费者需求。此外,它的茎叶生长速度快,每隔5-7天就可采摘嫩梢一次,能及时填补市场叶菜空缺。
  当然,并非所有番薯的叶和嫩梢都可以食用,普通番薯叶和嫩梢食用时有苦涩味,口感差。省农科院近年来与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合作,成功开发出了“小兰香”菜用番薯品种。据介绍,每亩“小兰香”可采顶端嫩梢2500公斤以上,效益十分可观。如对茎叶和嫩梢进行冷藏处理或脱水速冻,还能获取更高的收益。
  季志仙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场对菜用番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目前省内还没有大规模种植菜用番薯的企业和合作社,菜用番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市场潜力巨大。
番薯产业要做大,需过多道坎
  无论是鲜食型番薯,还是菜用型番薯,发展形势被多数业内人士看好。但做大做强番薯产业,还有不少地方需突破。这几年,十里丰农场的迷你番薯卖出了好价钿,但逐年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也让农场负责人汪有明叫苦不迭。“现在一个小工的日工资最低要60元,是2003年的两倍多,番薯生产如能用机械就好了。”汪有明的苦楚,也正是当前番薯产业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目前,无论在种植、收获,还是清洗、保鲜环节,都缺乏适应性好的机械,番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急需研发。”季志仙说。
  种植技术不到位造成的出口困难,也是制约当前迷你番薯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欧盟市场要求迷你番薯的规格都在20—85克之间,而且要求品质好、表面损伤少、外观光亮,目前我们还很难满足大规模出口这样的番薯。”衢州一从事迷你番薯出口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虽然通过了欧盟的认证,但由于缺乏符合条件的产品,目前还少有真正出口到欧盟的迷你番薯。此外,非商品番薯的深加工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