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农作

越冬大棚番茄——单季稻

立地条件

  浙东南部沿海平原地区。技术特点
  1.利用大棚多层覆膜保温技术,克服冬季低温障碍,确保番茄安全越冬,争取在蔬菜春淡期间上市,以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2. 利用番茄和水稻不同的病害与肥料需求特性,通过两种作物的轮作,既充分利用了蔬菜田的肥力,又较好地克服了连作土传病害,提高了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实现粮经双丰收。
  3.利用机插秧盘成本低廉、便于搬运和管理等优点,达到番茄育苗期有效避免台风和暴雨危害的目的。
  4. 通过假植改善幼苗通风透光条件和促进幼苗根系的发生,提高幼苗质量和整齐度,培育壮苗,为番茄的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关键技术
  第一茬 番茄
(1)品种选择:“蓓盈”、“超越”、“好韦斯特”、“赛特”等无限生长型品种。(2)播种育苗: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的地块。整平后将装有育苗基质(约占秧盘深度的1/2)的机插秧盘整齐地摆放在上面,并用水浇透。播种前将番茄种子放在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放在清水中浸种6—8小时。捞起并稍微晾干后将种子用细火泥灰拌匀,然后均匀撒在机插秧盘上,再用育苗基质覆盖(厚度约占秧盘深度的1/2),同时浇透水。出苗前以降温保湿为主,出苗后适时揭去遮阳网。当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时,移至营养钵进行假植,并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和遮阳网避雨遮荫,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6—28℃,晚上17℃以上,相对湿度65%以上,以利缓苗。假植3天后逐步揭膜透光,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晚上15℃以上。并注意控水控肥,培育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的壮苗。(3)定植:每亩栽1800株左右。(4)田间管理:从11月上旬开始,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要及时盖膜。若遇阴雨天气要注意通风,控制湿度。当平均气温降至3—5℃时务必要加搭中棚(平棚),夜间中棚要夹扣封闭,防止漏风。12月下旬开始要注意严重霜冻灾害天气,大棚四周要遮盖草帘,必要时,在棚内采取点蜡烛等加温措施,以防受冻。当植株长到25厘米左右时,用细竹子搭成“人”字架,并及时绑蔓和整枝。通常采用单杆整枝, 即每株只留一个主干,把所有侧枝都陆续摘除打掉(即打杈),主干也在留有一定果穗数时摘心(即打尖)。摘心时,一般在最后一穗果的上部留2—3片叶,不宜靠近果穗摘心。此外还应摘除萌生的侧枝和残枝败叶,以减少养分消耗。为防止低温造成落花落果,要用25~40毫克/公斤的防落素溶液蘸花。当果实长到品种正常大小时,可摘除该档果实以下所有的叶片,增加透光通风和促进果实提早转色成熟。(5)肥水管理:水田翻耕后做成高畦,畦连沟宽1.6米,在畦中间开沟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N:P:K=16:16:16,下同)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然后平整畦面。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因有足够的基肥作保证,前期一般不追肥,当第2穗果实达乒乓球大时,每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硫酸钾5公斤,之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追肥一次(遇阴雨天气不施),每次追施复合肥10公斤,硫酸钾5公斤,采用膜下滴灌施入,同时注意通风降湿。盛果期后,除正常追肥外,座果中后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忌偏施氮肥,避免筋腐病发生。(6)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和叶霉病及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和棉铃虫等。
  第二茬 单季稻
(1)品种选择:“甬优9号”或“甬优6号”。(2)播种育秧: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播前用100毫克/公斤烯效唑溶液浸种12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施足肥料,培育带蘖壮秧。(3)定植:宽行窄株种植,栽插密度23.5厘米×20厘米,亩栽1.4万丛、落田苗3—4万。(4)肥水管理:整个生育期不必施肥,以防水稻贪青迟熟。尽量做到浅水勤灌和适度早搁。(5)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纹枯病及螟虫、稻飞虱。
(沈年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