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生活时空/□张宏宇
听蝉鸣夏
  骄阳似火的盛夏,石榴花开,且听蝉鸣时。唐代许裳有《闻蝉》诗曰:“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听着它们发出的悠扬而热烈的吟唱,便会沉浸在夏的季节里。
  蝉声响亮而高远,古往今来,那“知了,知了”的鸣唱,让我们陶醉其间。蝉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5次蜕皮,需几年才能成熟。它一旦攀立枝头,便会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抒写着夏天的音符。一曲又一曲轻快高唱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
  千百年来,蝉是个歌者,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只要夏天来临,蝉总是鲜亮在人们的记忆里。“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蝉的大部分时间在黑暗中度过,当它破土而出脱壳羽化后,讴歌生命的日子却是激情而高亢的,蝉用了多年的守候,就是为了夏日短暂的歌唱。
  宋人朱熹《南安道中》的诗中:“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诗人的耳中,响彻于炎炎夏日的蝉鸣不是令人生厌的杂乱噪音,而是轻快婉转,相映成韵,美妙于心,有着音乐般节奏的天籁之音。听蝉鸣夏,消受夏日里独有美妙的蝉声,神气为之清爽,暑燥为之消去。
  在夏天的夜晚,躺于树荫下,那嘹亮的蝉声,清脆悦耳。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一种“有闻无声的”意境,蝉鸣越噪,反添静境。燥热的夏天,心浮气闷,有时多听听蝉鸣,却能够让我们静心处事,多一份悠闲自如。
  倾听蝉鸣是一种享受。蝉鸣忽高忽低、时急时缓,蝉声多样,有的属于美声唱法,有的则像民族唱法,有的尖锐刺耳,有的清爽明亮。只要有一只蝉起头,便会引来一片争鸣,它们不需要指挥,歌声却浑然一体,行云如流水,优游其中。
  蝉声依旧,在平平仄仄中不倦地奏响人生的真谛。蝉者,禅也,听蝉鸣夏,绚烂着我的心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