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是晚稻抽穗时节,可武义县桐琴镇上马坞村的汤德宝老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的3亩晚稻发生了矮缩病,部分重症田块面临绝收。
汤德宝说:“种子是从正规渠道买来的,但不知为何得了这种怪病?”专家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汤德宝的水稻发病与种子无关,罪魁祸首是一种矮缩病毒。该病暴发性强,危害性较大,目前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此病去年在武义就有发生,今年预计发病率在1—2%左右,严重的达10%。“从症状来看,汤德宝的水稻在秧田期就感染了矮缩病毒。”武义县粮油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吴璀献告诉笔者,该病比较难防治,主要传播途径是白背飞虱。水稻感染此病毒后主要表现为矮化、僵直,叶子有点皱缩。专家说,预防此病关键是要切断传染源,加强田间管理、肥水管理,提高水稻抗性。另外可以施一些抗病毒的钝化剂,晚稻收割后及时焚烧发病稻株,清除田间杂草,彻底铲除残留的病毒。
(吴 农)
省植保检局要求各地抓紧监测及时防控
据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检测,截至8月30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省除嘉兴、舟山两市没有检测到外,其他9个市区都有发现并确诊。省植保检疫局根据各地调查结果初步统计,今年我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面积近30万亩,涉及46个县(区、市)、200多个乡镇。
由于今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白背飞虱发生早,迁入量大,带毒率高,省植保检疫局要求各级植保部门尽早将其列为监测对象,并结合本地白背飞虱发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田间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地毒源,并从健株上掰蘖补苗,重病田应及时翻耕改种。药剂防治应本着治早、速效加持效的原则,在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选用噻嗪酮、醚菊酯、吡虫啉、吡蚜酮等速效和持效药剂进行防治。
链接: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由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具有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等特点。水稻苗期和分蘖前期之前染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2009年,此病在湖南、广东和海南等9个水稻主产省(区)发生500多万亩,造成较大损失。白背飞虱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