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完成“四大发明”后,他拿到神农科技奖。如今,他又开始钻研颠覆传统的养殖方式——

农民“爱迪生”沈土山鱼塘探宝

  沈土山的家在一座“岛”上,除了一块晒台和一条通往村口公路的小道,他的住处四面皆是鱼塘。这位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的养鱼能手喜欢在家门口做科学实验。
  过去,沈土山成功实现了白鱼、花鱼、黄颡鱼、鳡鱼的人工繁殖,凭借这“四大发明”拿到了国家级的神农科技奖,除了获得3万元奖金,每个月还有200元的津贴。老沈今年59岁,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土老山”,然而,“土老山”并不“土”,眼下他又在鱼塘里研究颠覆传统的养殖方式了。
  前不久,笔者来到老沈位于该镇星联村的那座“岛”,只见他家门口一块10多亩的鱼塘里长出了一圈绿油油的“水上菜园子”。“这是空心菜,没见过在水里种植吧?这是今年开始试种的,效果非常好!”老沈带着笔者泛舟塘中。今年,老沈与市农业部门合作,摸索空心菜水培技术,其目的是净化鱼塘水质,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过去农民养鱼不会考虑这些,因为规模小,谈不上什么水质富营养化,现在不同了。”老沈说,规模化养鱼后,投放的饲料有5%残余沉淀,再加上鱼的排泄物,鱼塘水质就会显得有些“肥”。“空心菜原来我们是种在土里的,可它在水里也能生长。”老沈今年4月开始实验,在离鱼塘岸边20厘米处的水中种下空心菜。不少村民都来看西洋镜,“鱼塘里种菜?能行吗?”然而,“水上菜园子”7月份就开始收菜了。
  老沈的空心菜威力不小。据测试,10多亩鱼塘水质明显改善,没有发现鱼浮头、出血等病症。“这空心菜一年可收七八次呢,草鱼也爱吃这个!”
  除了“种菜”,今年还有一项成果让老沈兴奋不已。老沈的这项成果让当地鱼类繁殖进入了第三个时代——静水育苗。“第一个时代是自然繁殖,第二个时代就是人工流水育苗,但这种方式比较耗能。”老沈带着笔者参观了他的静水育苗场,只见一个水池中泡着几只装有鱼卵的大浮桶,一只增氧泵在水里打出了一串串小水泡。
  “传统的人工育苗都是用水泵24小时工作,制造水流冲击刺激鱼卵孵化,不但耗电而且孵化用水大都直排。”老沈说,今年他尝试的静水育苗就是把流水育苗的原理缩小化实践了——在小小的浮桶里实现流水刺激,节水、节电、环保。“过去,20多天的孵化期就要花去3万元的电费,现在仅需5000元。”老沈掏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画满了流程图、公式以及一些数据,真有一番科学家的味道。
  事实上,这位农民“爱迪生”就靠“核心技术”吃饭。一般来说,传统养鱼都卖成品鱼,销售期都在下半年后期,然而,老沈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高达250万元,其中90%来自鱼苗销售,这些鱼苗都是老沈凭借独到的人工繁殖技术生产的,品种有20余种。
(郑嵇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