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半个多世纪前,为绿
化荒山、远山,我省在水系源头的高山远山建立了数个国有林场,开化县林场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开化县林场通过增加森林蓄积量、国际认证和良种繁育,渐渐走出困境,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森林蓄积增加迅猛
建场以来,开化县林场的干部职工累计绿化造林30余万亩,森林蓄积量从建场初期的26万立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10万立方米,先后获得全国国营林场500强、100佳、全国示范林场等荣誉称号,省政府也多次授予开化林场科技进步重大贡献奖、林业科技先进单位等。“为提高杉木林经济效益,增加后备资源,增强发展后劲,林场实施了杉木中大径材培育工程建设。”开化县林场负责人说,2004年,开化县林场对155亩杉木林实施间伐抚育来提高杉木的蓄积量。工程实施以来,这里的杉木长势惊人,到2006年,就长高了两米多。目前开化县林场已完成杉木大径材基地建设6000多亩,通过间伐抚育,净增木材产量4000余立方米,增收200万元。杉木每亩年生长量从六七十年代的0.6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8立方米,杉木无性系造林19年生每亩出材量达23.3立方米。
珍贵树木示范林培育取得可喜成绩。该场完成珍贵树木示范林造林3151亩,其中光皮桦造林当年平均树高1.8米,四年生平均树高6.3米、平均胸径5.8厘米。四年生毛红椿示范林平均树高6米、平均胸径6.5厘米。三年就可郁闭成林,预计20年生每亩林木蓄积可达20立方米。有资料显示,每亩珍贵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6.6吨,释放氧气32.4吨。杉木大径材和珍贵树木造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净化大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成为今后林业建设和兴林富民工程建设的新亮点。
数项认证与世界接轨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开化县林场通过了瑞士IMO森林认证机构的评审,正式成为我国第17个通过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据介绍,开化县林场从2007年开始进行森林认证,瑞士的森林认证机构(IMO)于去年12月通过了的终审认证,森林经营开始与世界接轨。
不仅如此,近年来,开化县林场完成有机茶认证275亩,完成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枫楼景区二期建设并对外开放。公园被林业厅认定为四星级森林公园,国家林业局初评为第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目前,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和钱江源高山湿地保护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园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开发。
至此,根据“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杉木中大径级材培育”、“珍贵树种示范林造林”、“FSC森林认证”、“有机茶生产”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已初见成效。
2009年开化县林场荣获全国首批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称号,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首批104家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之一。
良种繁育成果丰硕
2006年,开化县林场和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共同完成了“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确立了2006~2015年的规划目标,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编制的开化县林场《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成为浙江省国有林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范本在网上公布。从2006年开始根据森林经营方案的规划可持续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年经营收入从21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700万元,年林业生产投入近1000万元。
目前,开化县林场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省级项目研究有5项,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基地7个共1万余亩,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125万株,推广林业实用技术4项。该场自主研究开发的《杉木无性系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杉木“三优”及矮秆采穗圃》分别获得了省政府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4项。林场先后有两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一人获得部级劳模、两人获全国优秀护林员称号。
开化县林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是集良种生产、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开发为一体的良种基地。基地现保存各类种子园450亩,采穗圃45亩,各类子代测试林、示范林
3525亩,选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杉木良种,为国家提供各类良种1.3
万公斤,穗条7124万条,推广良种造林58万亩,可增产木材100多万立
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尤其杉木优良种源种子园
是全省唯一的同类种子园,杉木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居国际先进水
平。2004~2009年共培育光皮桦、南方红豆杉、黄檀等珍贵树木容
器苗130万株,已建成5000平方米的塑钢全自动容器育苗大
棚,年生产良种苗木50万株。2006年被省种苗站列为全省林木
良种试验示范中心,2008年被列为首批全国良种基地。
新闻链接:
开化县林场建于1954年,现有职工636人;下设8个分场,57个林区,分布于16个乡镇125个行政村。现经营山林面积19.06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10.5万亩,占总经营面积的55%、用材林8.2万亩、茶叶等经济林2200亩。森林蓄积量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1.4%,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国有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