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宁波农业科技贡献率跃至65%

  本报讯 (通讯员 林金康 康庄严 郑成昆)“一头普通公猪每年最多可以为25头母猪授精,但这里的一头种公猪每年至少可为150头母猪授精,一年可多生猪崽千余头。”近日,笔者在宁波爱卡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养殖场负责人任克伟自豪地说。据介绍,该公司引进国外优质种公猪,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取种公猪精液对母猪进行人工授精,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猪繁殖率。
  事实上,在宁波,像这样受惠于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宁波农业科技创新之火呈燎原之势:改良后的“甬优”系列杂交稻亩产800多公斤、选育后的紫色马铃薯亩产值超过万元、一只“冰激凌西瓜”售价100元、引进后再自行改造的喷滴灌技术可节水30%左右……正是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广大农民架起了“致富桥”。
  近年来,宁波市不断创新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加快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据介绍,仅去年一年,该市就引进农业新品种212个。同时,万元高效种养模式推广面积已达18万亩。
  2007年以来,宁波市共有17项农业科技成果分获省技术进步奖和市技术进步奖,54项成果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奖,共引进了512个新品种,全面推广48项技术和91个主推新品种。目前,该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畜禽良种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8%和96%。
  目前,宁波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从“九五”期间的35%左右跃升到了“十一五”末期的65%,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该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8871元,增长12.5%,增幅居全省前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