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通讯员 谢雷宁 卢艳
餐馆里,等候吃虾的顾客排起了长队;合作社的养殖场内,农户们喂虾、捕虾忙得不亦乐乎;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繁育成活率更高、口感更好的品种……在小龙虾产业因哈夫病影响而遭遇寒冬的今年,罗氏沼虾产业正在我省悄然崛起。
一批极红火的虾餐馆
“活虾之家”在杭州可能会火,黄凤相想到了,可是,“活虾之家”在杭州竟会如此红火,是黄凤相着实没想到的。
今年55岁的黄凤相是台湾人,和虾打了19年的交道,在台湾时最多开过18家“活虾之家”连锁店,招牌菜是在当地家喻户晓的胡椒虾,还有三杯虾、泰式酸辣虾、烤虾、奶油虾等,而餐馆采用的原料,就是在大陆一度被人冷落的“大头虾”——罗氏沼虾。
2006年,黄凤相来到杭州,发现杭州有着丰富的沼虾资源,而那时杭州并没有专门卖罗氏沼虾的特色餐馆。于是,他遍尝杭州犄角旮旯的特色小吃,并根据杭州人的口味,调整配料、研制新产品。2008年10月,在风景如画的杭州植物园,黄凤相试着开出了大陆第一家“台海岸活虾之家”。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每公斤售价高达156元的价格并没有吓退杭州消费者,“活虾之家”推出的麻油虾、盐焗虾、咖喱虾等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往品尝。于是,黄凤相一鼓作气在杭州开了6家分店。
“吃河虾太贵,吃小龙虾有点慌,还是吃沼虾吧。”近日,记者在“台海岸活虾之家”文二路店看到,前来吃虾的顾客一拨接着一拨,其火爆程度绝不亚于当初风靡杭城的“十三香”龙虾馆。黄凤相透露,自开张以来,他们几家连锁店的沼虾销售量在每天750公斤以上。
“除了自身的努力,我们还要感谢西湖区双浦镇的一家合作社,是他们给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优质沼虾。”黄凤相向记者透露了“活虾之家”的沼虾来源——杭州泗乡水产专业合作社。
一家不一样的合作社
今年5月,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的张小娟来到了杭州泗乡水产专业合作社工作,在农村长大的张小娟本以为自己对农业很熟悉,但在泗乡她才发现,这里的农业是如此的“不一样”,她也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合作社社长——陈加国。
“没听说过哪个养殖户会投资560万元建智能大棚,也没听说过谁养虾要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更没听说过养虾还要有那么多的标准。”但合作社的发展经历却让张小娟不得不服:成立于2006年的合作社,经过短短4年发展,资产总额从当初的43.1万元上升到了866万元,社员从21人发展到了144人,养殖面积达到2800多亩,并带动了周边数百户农户从事沼虾养殖。
走进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道路平整、绿树成荫,并伴有白鹭翩翩起舞,煞是美丽;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大棚已经建成,将为延长沼虾养殖周期和调节上市时间提供帮助;投资40多万元的自动化水质监测设备正在调试阶段,届时,虾塘水质、所需增氧时间、虾苗生长情况等数据都会通过卫星系统实时反映给工作人员;每个虾塘都有一块塘头牌,上面详细记录了饲料投喂品种、投喂时间等要点,并有专人负责。“从虾苗引进,到饲料投放和池塘管理,直至捕捞,我们都有严格的规定,并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陈加国说,近年来,依托标准化生产,他们的沼虾价格比别人高出不少。2008年,他们就是凭着过硬的质量吸引了黄凤相,双方最终建立了紧密型供销合作关系。“那样的合同不是每家合作社都敢签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加国记忆深刻,“他们对养殖时间、投放饲料等都有具体要求,连个体大小也提到了,我当时开玩笑说,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的沼虾出口欧盟都绰绰有余!”
高标准也带来了高效益。合作社供应给“活虾之家”的沼虾,每公斤售价达到37元,高出农贸市场的价格一大截。“品种好也是个关键因素。”陈加国告诉记者,他们养殖的沼虾品种叫“南太湖二号”,来自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该品种生长快、成活率高,基本上不怎么生病,管理起来很省力。”
一个增效益的好品种
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与罗氏沼虾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该所引种和规模化育苗都走在全国前列。而该产业的一次危机则让他们的联系更为紧密。
197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罗氏沼虾,浙江的沼虾养殖业开始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全世界罗氏沼虾养殖量最多的国家,浙江也成了罗氏沼虾的主产省份。
快速扩张的养殖面积带来了虾苗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一苗难求”,从上世纪末开始,不少养殖户在没有经过检测和驯化的情况下,直接从国外引进虾苗。很快,大家发现了问题:一些虾苗先是在尾部出现一个个白点,继而向全身扩散,3到5天内虾塘里的大部分虾都会出现这种情况,随后便是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检测后发现,虾苗中带有一种诺达病毒,引发了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也称白体病和白尾病。一时间,“白色恐怖”席卷全国沼虾养殖业,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罗氏沼虾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在此背景下,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联合中科院病毒所等单位,对诺达病毒进行了联合攻关。他们一边查明病原,一边从泰国、缅甸等地引进罗氏沼虾原种,同时选取本地品种进行群体杂交选育,将种质资源提纯复壮,选育出沼虾良种——“南太湖1号”。为更好地推广该品种,2000年11月,该所联合湖州璟宝集团公司和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共同出资成立了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积极建设省级和国家级罗氏沼虾良种场。依托科研院所研发、推广良种,实现了罗氏沼虾苗种的产学研结合和育繁推一体化。“浙江是资源小省,无法从养殖面积等环节和别人竞争,要保持沼虾养殖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在苗种这一核心环节上下功夫。”省淡水所副所长杨国梁说,省淡水所和其控股的种业公司,每年在品种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就超过100万元。前几年,他们采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成功选育了性状更优良的“南太湖二号”沼虾良种,受到养殖户的欢迎,“我们去年育苗量12亿尾的生产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很多订单都不敢接。”
在良种的带动下,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得以回暖。据统计,2009年,全省养殖面积达50万亩,产量超过15万吨,从苗种、饲料、成虾、加工到出口等产业总值超过60亿元。以科技为依托、育种为关键、标准化养殖为保障、供销一体化为特色的罗氏沼虾产业正在崛起。
智能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