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转基因疑云:老鼠不见了

——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

  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关转基因的争议一直未曾停息。当种种动物异常现象摆在眼前,转基因又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也许,争议、发现异常并非坏事,它可以警醒人类,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风险,其实近在身边。
消失的大老鼠
  一直深受鼠患之苦的山西农民刘旻(化名),现在却为当地老鼠绝迹而感到不安。
  刘旻是山西晋中张庆乡农民,家里种了十来亩玉米。“过去,家里的老鼠经常是窜上窜下的,从3年前开始,我突然发现即使不放老鼠药,也少有老鼠吃家里东西了。”刘旻说。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刘旻先后跑了附近50里范围的村庄,情况大同小异:大老鼠基本绝迹,只有一些小老鼠。即使是小老鼠,也是呆头呆脑,看上去还不会分辨方向。
  今年5月,记者在晋中农村走访,进一步印证了刘旻所说的动物异常情况,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另外的怪事:母猪产仔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多了。村民张健红养了快10年猪,他说,以前他家养的20多头母猪,一窝猪最多能生16只,从来没有低过10只的。也就是在4年前,他发现母猪生的小猪越来越少。
  “现在不是说猪的出生率不高,而是极低。”晋中演武村养猪户王伟吉对于自己这两年过山车似的养猪经历显得一筹莫展,他说,这两年关于猪的怪事经常发生,连兽医也不知怎么回事。“去年,我们家先后有4只这样的母猪,生产前三天气喘吁吁,嘴里发出哼哼的响声,最后小猪没有生下来母猪就先死了。”
  地处吉林省榆树市西北部的弓棚镇,是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不过,当记者7月底到该镇调查时,发现这里很多村子的养猪业已变得萧条。距离弓棚镇十几里的新农村9村,有100来户人家,路边到处堆积着各类粪便,臭气熏天。“养猪的都改去养鸡了,也有的人出去打工了。”“弓棚镇养猪就是从我们这个村子走出去的,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提到往日养猪业的辉煌,村民候德军不免有些伤感。
  作为老养殖户,候德军的直觉是这几年猪的死亡率奇高,“无论是几百斤的大猪,还是几斤的小猪,不知得什么病就死了。”
  除了老鼠和猪以外,记者还在晋中发现了羊和狗出现异常的情况。杨村的一位养羊专业户介绍,以前母羊一胎能生两到三只,但是,现在只有一只,最多时两只。
玉米惹的祸?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动物出现了让人不解的异常?
  在排除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等原因后,记者发现,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先玉335。
  记者调查的所有养猪户中均表示,自从家里种了先玉335玉米,这些玉米就成了猪饲料。而猪出现异常,也都是在以这些玉米为饲料之后。晋中的羊虽然不是直接吃的先玉335,但主要饲料是当地用玉米做完醋后的玉米渣。
  记者在弓棚镇新农村9村采访时,发现了一家母猪没有出现异常的养殖户。这位养殖户介绍,她喂的是自家种的玉米,主要是国产的“信誉1”,她没有种过先玉335。
  而有专家告诉记者,先玉335在2004年正式推广,2006年开始普及。五六年的时间,老鼠可以传递20代以上,猪可以传3代,而这个时长仅为人的生命周期的十分之一,因此,老鼠表现突出,人却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
  刘旻去年10月开始上网,当他从互联网上获知世界上还存在转基因玉米这回事,他就开始怀疑起先玉335的“身份”来。他记得当时推销玉米种时,推销员说过这种玉米是美国品种,抗病、抗倒、抗旱、增产效果好。
转基因疑云
  “农民的观察往往比科学家更细致、更具体,许多线索农民更能够提供,而学者经常在实验室里,实验室里的一些数据相对于现实问题常常显得苍白。”对于刘旻的怀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认为,暂时虽不能完全肯定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但从种种迹象看,这个玉米可能是“有些手脚的”。
  刘旻的怀疑源于转基因食品在其他国家已经引起的动物反应。在世界多个国家的转基因动物实验中,都发现了与晋中和榆树地区类似的动物异常现象。其中,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卫生部等部门发表的文献说明了世界各地由于使用转基因饲料出现异常的案例,包括内脏发生异常的老鼠,假孕或不育的猪和非正常死亡的母牛。行业组织报告还说,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报告称,这些异常是“审核转基因食品产品的时候所没发现的”。
  那么,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吗?根据中国农业部门的公告,先玉335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其母本为PH6WC,父本为PH4CV,均为先锋公司自育。先锋公司在接受采访时称,先玉335“不含有转基因成分,为非转基因玉米新品种”。查证的过程异常艰难。记者就此向多位专家求教,大都称不了解或者难以证实。
  后来在一位海外读者的协助下,记者终于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官方网站上查到了关于PH4CV的信息。
  PH4CV的类别编号包括“800/302”;在美国专利法的规定中,“302”即指“基因修饰”。长长的专利资料文件显示,PH4CV的开发包括了使用BT和HT转基因技术——这是用于商业化大宗农作物的仅有的两类转基因技术。
  对转基因问题非常关心的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教授顾秀林认为,转过一次基因以后的作物不论经过多少代自交,然后再做多少次杂交,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杂交品种,而是转基因品种。如果先玉335是转过基因的,那么中国一些以先玉335为父本或母本延伸开发的玉米品种H1588和T88等等,也必须作为转基因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品种来管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山西吉林等地的各种动物异常反应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世界各地独立试验均揭示转基因食品喂养动物会出现肾脏和肝脏损害、生殖系统出问题、免疫不正常,而这种大面积多地区类似的异常反应也绝非仅仅是环境因素改变而形成。”一位业内人士说。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金微 于胜楠/文 2010年9月2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