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草食动物发展迎来新机遇

  本报讯 (记者 陈小平)草食动物产业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日前召开的全省草食动物发展经验交流会提出,要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战场,加快提升草食畜禽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发展。这是我省畜牧兽医系统近八年来首次专题对草食动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草食动物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我省畜牧业的一朵“奇葩”
  熟悉我省畜牧业状况的人知道,草食动物在我省畜牧业中的比重并不大,据统计,2009年,我省草食动物产业产值33亿元,在全省畜禽养殖业产值中仅占8.17%,但草食动物的含金量并不低,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全国甚至世界冠军,比如湖羊、长毛兔、浙东白鹅等,在全国的名声都是响当当的,为我省畜牧业争得了不少荣誉,在推动部分山区、海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堪称是我省畜牧业发展中的一朵“奇葩”。
  近年来,我省在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奶牛、兔、湖羊等草食动物,这朵“奇葩”花开愈艳。
  从区域布局看,传统主产区得到巩固,区域发展空间有了新拓展。我省2001年开始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如今湖羊已跨过钱塘江,獭兔在宁波、湖州成为区域性优势产业,长毛兔传统产区嵊州、镇海、平阳等地进一步巩固产业优势地位,肉兔在文成等欠发达山区发展加快。
  从产业水平看,规模养殖发展加快,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在各类省级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中,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类规模场(小区)占10%左右;在畜禽种苗工程项目的带动下,羊出栏率由2001年的71.36%提高到2009年的102.3%,奶牛单产由2000年的4173千克/头增加到2009年的5364千克/头,长毛兔只均产毛量从1985年前的350克提高到目前的核心群年平均产毛量2000克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我省还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优势,加快培育草食动物现代生产经营主体,扶强扶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涌现出了以佳乐乳业、永康市高歌食品有限公司、嵊州市畜产品公司、象山县浙东白鹅生产合作社、舟山阿达哥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草食动物生产经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效益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草食动物发展五大重点
  在全省草食动物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推进草食动物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发展肉羊、皮毛兔、鹅等草食动物为重点,以规模化、设施化和良种化为突破口,以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品牌建设为纽带,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畜牧业生态化建设为平台,通过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产品和优势产区,提升草食动物产业整体素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草食动物产品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草食动物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形成整体协调、功能完善的草食畜禽产业格局。具体地说,是要突出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突出规模化重点,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努力打造10个省级草食动物重点区域、20个重点县,力争到2015年,全省奶牛存栏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从目前的80%提高到85%以上,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水平分别达到15%(现为7.9%)和25%(现为16.5%)以上。
  二是突出草业发展重点,充分挖掘饲草资源。重点推进平原农区人工种草、黄土丘陵草山草坡、沿海滩涂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四大块草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重点在黄土丘陵、平原农区和沿海滩涂新建10个2000亩以上的优质牧草示范基地,新建1个省一级牧草良种场、3个牧草配套繁育场,全省规模养殖场农牧配套园地、饲料与牧草基地100万亩以上。
  三是突出种业发展重点,加强草食动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省里正在制定《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和《浙江省“十二五”畜禽种苗工程建设规划》,明确将继续加大对列入省级以上草食动物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品种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各地也要尽快制定当地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种苗工程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进一步完善草食动物遗传资源场、扩繁场和动物胚胎移植中心等良种繁育体系。
  四是突出产业化重点,加快经营方式转变。以培育草食动物新型产业体系为切入点,以合作化为载体,逐渐建立起产业化经营机制,拓展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15年,全省新培育产值超亿元的草食动物加工型龙头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1000万元以上的10家,新培育省名牌产品以上的草食动物品牌5个,现代设施型草食动物示范基地50个,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五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发挥草食动物的文化传统优势。通过大规模和有导向性的宣传,弘扬草食动物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适合大众口味和独特层次消费的烹饪推介,将文化有机融入到菜肴、食谱中去;更大规模地组织和推广湖羊赛羊会、赛兔会、浙东白鹅节等,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庄等,拓展市场空间,做大做强草食动物产业,推进畜牧业生态文明建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