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让我们吃得更放心

——省农业厅第二届“科技创新周”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程益新
  金点子评选、安全宣传进社区、知识竞赛……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你我他”为主题的省农业厅第二届“科技创新周”活动丰富,不仅吸引了该厅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也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让不少大伯大妈们增加了安全消费农产品的知识。
多懂点质量安全知识,真好
“有虫眼的蔬菜就一定是安全的吗?”“水果是带皮吃好,还是削皮吃好?”……10月12日,省农业厅40多名专家来到杭州江干区景新社区,就居民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答疑解惑,内容涉及禽蛋、蔬菜、水果等18个门类。“我上次买了床蚕丝被,人家讲我买到假货了,我倒要问问看,这蚕丝的真假是怎么区别的?”居民王大妈刚买菜回来,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蚕桑咨询台前。“区别真假蚕丝被最简单的方法是先闻,因为蚕吃桑叶,丝就会有清香味;二摸,不粘手的才是质量好的;三看,纤维长的,拉不断的是上品。”省农业厅蚕桑首席专家吴海平一边介绍,一边拿出真假蚕丝对比。王大妈听得入神,不住点头:“要是我早点知道这些知识就好了。”
  社区代表们还对农业部门提出了建议。有代表说,农产品和大家的生活最贴近,希望专家们今后能多进社区,帮助大家提高质量安全意识;还有代表说,菜场、超市应该每天都公示当天的农产品安全情况。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安全生产,放心消费”,今后该厅会组织专家更多地走进社区,为市民解答餐桌疑问。
“金点子”都亮出来,真行
  10月15日,省农业厅礼堂内热闹非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金点子”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50余条“金点子”中初评产生了10个“金点子”,选手们正在就各自的观点展开论述。
  有选手提出,国家对非法使用农业违禁药物明文禁止,建立举报非法使用农业违禁药物奖励制度,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很有好处;也有选手提出,应用手机二维码技术溯源农产品生产信息;还有选手认为,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头,建议从建立诚信文化、抓好基地建设入手,以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为主线,在全省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
  对选手们的这些点子,专家一一进行了点评。最终,《建立举报非法使用农业违禁药物奖励制度》的点子获得一等奖。
熟记安全管理要点,真棒
“请问农业部门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监督主要在什么环节?”“种植、养殖环节。”“奶牛场挤奶工应当持有何种证明才能上岗?”“健康证。”
  10月15日下午该厅举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竞赛中,台上选手紧张地抢答,台下观众热情地鼓励,每一个“漂亮”的回答,就会引起一阵掌声和会心的笑声,最终,该厅科教处因在抢答环节表现出色,从六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冠军”们骄傲地说:“安全管理要点就在我们的心中。”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届“科技创新周”普遍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水平,增强了大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启发和提高了大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使干部职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上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