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三杯香”一统泰顺茶

泰顺位于浙南边陲,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充沛的水量,丰富的光热资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

  理特征,孕育了泰顺“三杯香”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名噪一时,到90年代中后期的各自为战,再到如今的品牌崛起,“三杯香”茶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以品质求发展,以品牌促效益,并以公共品牌的姿态一统泰顺茶叶品牌,让泰顺茶产业再次起航前行。
生态育茶茶更香
  好山好水出好茶,泰顺地域遍布葱茏的山林,清澈的溪水,生态环境质量已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一名,这为“三杯香”的重新崛起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前不久,在位于泰顺县罗阳镇的浙江四贤茶业公司里,数十位工作人员正在茶叶包装车间忙得不可开交,准备将一批精品优质的泰顺“三杯香”茶运往青海西宁,作为2010年中国商标年会的指定产品。该公司负责人吴文彬笑着告诉笔者,这些年,越来越多客户找上门来买“三杯香”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三杯香”依托的优良生态环境。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宗旨,立足泰顺山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茶叶售价也从以往的几十块卖到了上百元,最高可到上千元。近三年,公司的茶叶总销量达3563.2吨,总销售收入6418.97万元。
  多年来,泰顺县始终坚持抓生产更要抓生态、抓品质的理念,全力保护好“三杯香”茶独特的生产环境,为“三杯香”茶奠定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在‘三杯香’茶的发展中,泰顺的生态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已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泰顺县农业局局长王仁旺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县花大力在生态上做大文章,进一步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
  泰顺县近年来以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广和普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积极发展绿色、有机茶,提高产品安全性和质量水平,对通过绿色、有机认证的茶园予以每亩20—30元的奖励。目前,该县已有7个基地通过有机认证,1个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达7217.5亩、认证产品21个,另有2万余亩茶园基地正在申请无公害认证。如今,“生态茶”已成为泰顺茶农的增收法宝和产业发展共识。
科学种茶强基础
  近年来,泰顺县以优化品种、品质为重点,实施良种化工程、茶厂优化改造工程,不断提高“三杯香”茶叶市场竞争力。
  在泰龙制茶有限公司的国家级标准化茶园里,优越的地理环境、平整的道路、先进的喷滴灌和防虫网设施,让“三杯香”的品质在源头上有了保证。“以往我们都是单家独户,自己采茶自己卖,价格一直卖不高,现在通过统一的管理,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扩大了‘三杯香’茶的知名度。”一位正在茶园里机采茶叶的农户告诉笔者。
  据了解,该公司现拥有核心标准化茶园基地1200亩、联结茶叶基地面积3200亩,茶叶初精制生产能力800吨生产设备一套,2010年新建泰顺县唯一一条名优精品清洁生产流水线,开发了扁形、条形、园形、圈曲形、针形绿茶和红茶等不同类型名优茶。同时万众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万龙技术综合服务队以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了稳固的联结利益机制,实现了农户企业的双赢。在该公司的带动下,目前公司所在的万排乡已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发展路子。2009年茶叶产量达到315吨,产值2134万元,茶农人均收入超3000元。
  在推动农民农企合作发展的同时,泰顺县从产业基础入手,在全县建立茶树良种保护和繁育基地,引进茶树良种10多个,现有良种茶园近3.7万亩,茶树良种覆盖率达61.3%。同时,积极鼓励茶园土地使用权流转向茶叶种植大户集中,努力做大规模,加快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至2009年底累计改造低效茶园1.5万余亩。
  此外,泰顺县先后改造茶叶加工厂45家,引进名茶加工机械和初制加工机械1000多台(套),18个茶厂通过QS认证,使茶厂布局逐步趋向合理,厂区和茶厂环境得到优化,加工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茶叶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三杯香”茶的重新崛起夯实了产业基础。
打响品牌振雄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泰顺茶叶统一使用三杯香牌,“三杯香”茶在市场上名气不小。然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泰顺茶产业陷入低谷。经营规模小、产品名称多、各自做品牌、低价竞争,外地低劣茶叶假冒“三杯香”茶,甚至还发生了“三杯香”商标被外地公司抢注的情况。2000年,泰顺县茶叶产量降到1500吨,产值降到3500万元。如何让曾经名噪一时的泰顺“三杯香”重新焕发光彩,成为摆在当地政府、企业、农户中的一道难题。
  为保护、开发好“三杯香”这个历史悠久的茶叶品牌,泰顺县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2003年,泰顺县花重金购回“三杯香”商标,为保护和打响“三杯香”茶品牌,该县专门成立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委员会,并在2009年底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泰顺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这也意味着“三杯香”茶成为了一种只有泰顺培植生产才能以此冠名的特殊农产品。
  在“三杯香”被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后,泰顺县采取双商标模式,一般茶厂在使用其自身品牌的基础上,只有通过泰顺县茶业协会的产品质量认定才能准许使用”三杯香“商标。
  今年,“三杯香”在上海世博园国际信息发展网馆内展示一个星期,为众多国内外客商所了解。此外,还举办2007浙江·泰顺茶产业发展论坛,冠名举办2009“三杯香”第七届温州早茶节,在2010浙江泰顺“三杯香”茶敬老茶会上,泰顺“三杯香”茶获得了近千名老领导、老专家、老茶人的认可。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的开展,让“三杯香”重放光彩。“以往‘三杯香’茶在市场上只能卖二三十元,就算是精品茶也卖不到好价格。现在品牌上来了,低端茶都远销国外,精品茶更是卖到了上千元,市场还供不应求。”泰龙制茶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
  针对原有茶叶品牌多、杂、小等问题,泰顺县把“三杯香”确定为该县茶叶主导品牌,制定“三杯香”茶系列地方标准,实行“三杯香”商标标识“许可”制度,全面启动“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宣传”四位一体的“三杯香”茶管理办法,已有22家茶叶企业获许使用“三杯香”商标。到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6.3万亩,茶厂110多家,2009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2300多吨,总产值1.5亿元,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 (胡建国)
链接:
“三杯香”品牌培育历程
  1981年,“三杯香”首次被评为省二类名茶,1984年再次获得省二类名茶称号。其后20多年间,“三杯香”多次获得省市名茶评比优质奖、国际博览会银奖,国际名茶金奖。
  2003年,泰顺县政府以16万元的价格从上海购回“三杯香”注册商标。
  2006年,“三杯香”商标被认定为温州市名商标、“三杯香”茶被确定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
  2007年,“三杯香”产品被认定为浙江名牌农产品。
  2009年,“三杯香”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三杯香”茶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科技富民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三杯香”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0年,“三杯香”被指定为浙江省敬老茶会指定用茶、中国商标年会指定产品,并进入上海世博会展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