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问题农资亟待政府“亮剑”

  眼下正是秋收秋种的黄金时期,各地的农资市场供销两旺,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假冒伪劣的“问题农资”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化整为零地继续向农村市场渗透。针对当前依然鱼龙混杂的农资市场,亟待政府相关部门对问题农资“亮剑”。
  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必须做好农资经营网点的布局和资格审批工作,供销、农业及工商等部门要进行共同协商,合理布局网点,对符合条件的网点,由工商部门出据实地调查表和供销、农业部门出据资格审查表后,方可办理营业执照。第二,必须完善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机制,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传授农资识假鉴别知识。第三,必须加强农资行业组织建设,增强农资企业自律和健康发展的意识。通过成立企业信用协会农资分会,加强农资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协会要极力配合供销和农业部门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厂农直销模式,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化、调剂快速化、指导田间化、服务农家化、护农诚信化的“三农”企业,真正让农民购买放心,播种安心,收获舒心。
(摘自《农民日报》 钱续坤/文 2010年10月1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