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打开视野,体验世博广场文化

  上海世博会闭幕进入倒计时,入园游客不妨打开视野,在争睹热门场馆的精妙展示物之余,抽点时间来感受一下世博园里无处不在的广场文化。
打开一个开放空间
  英国馆的蒲公英外观一直对游客有深深的召唤力,其实,它还有另一大亮点——城市广场。从种子圣殿中走出来,很多孩子欢呼着涌到英国馆的城市广场,7岁女孩碧碧甚至在广场上跳起了舞蹈。“好像是坐在草地上一样。”湖南游客张先生说,可以在这里野餐、晒太阳、聊天,非常放松,且城市广场不限时,只要进入英国馆内,可一直待在这里。将自然带入城市,是英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在英国,这样的城市公园随处可见。
  新西兰展馆前的迎宾广场展示的是一个令人惬意的巨大开放空间:象征大地的广场上竖立着白色柱子群,代表高耸的森林,支撑起象征天空的白色天篷。在柱子构建的森林中,矗立着毛利图腾柱。游客排队进展馆时,可以从智能图腾柱中下载游戏,还可通过蓝牙下载来自新西兰的和弦铃声及屏保程序作为纪念品。每天14时,传统毛利舞蹈在迎宾广场表演,与游客们互动。
  亲密接触大自然
  从高处俯视加拿大馆,可以看到字母“C”的形状,这既是“加拿大”英语的首个字母,也像两条手臂,拥抱着进入广场的人们,它反映了城市的基本理念:城市的中心是广场。原汁原味的加拿大特色节目在广场中上演。你会看到一群热情有趣的太阳剧团演员各司其职,他们有的扮演小丑,有的则踩着高跷或表演喷火,在广场上欢迎来宾走入加拿大馆的魔幻剧场。
  墨西哥馆是一片由124只风筝撑起的广场。远远望去,广场如同一片五彩斑斓的风筝森林。青翠的草坪和五颜六色的风筝为参观者构建了一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仔细观察会发现支撑风筝的白色柱子上布满了孔,这些小孔有的会
喷出清凉的水气,有的会像喇叭一样传递出大自然的声音,有些风筝还可作为电子荧屏播放广场上的即时画面。
  营造身处异域之感
  走在世博园里,密集的广场演出几乎处处可见,堪称“一步一景”。
  亚洲广场的韩国“天空达来”特别演出、美洲广场的印第安舞表演、欧洲广场上的俄罗斯“山之韵”多乌利鼓乐队表演,市民广场上的社区市民专场演出……相比各个场馆的精心布置,这些敞开式的演出和互动,更聚集人气。
  除了舞蹈文艺活动营造出的欢愉广场氛围外,“广场文化”还包括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特色文化,汇聚全球风情的展馆、餐厅、雕塑等,也为各类室外演出提供了绝佳的文化幕景,让游客有身处异域他国之感.  (摘自《解放日报》王海燕/文 2010年10月1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