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海盐农业经营演绎“高铁速度”

  本报讯 (通讯员 杨颖慧)晚稻收割时节常常会遇上连绵雨水,造成晒谷难。然而今年,海盐丰联农场农场主蔡国良却可以摆脱这样的烦恼了。两天前,他购买的6台日本烘干机运抵海盐,“烘干机到位之后,整条农业生产机械化链条可算是完整了,从大型拖拉机耕地、机器插秧到机器收割,再到机器烘干,我计算过,通过机械化作业,稻子从田里收起来到稻米进入超市,整个过程只需24小时。”蔡国良说。
  去年以来,蔡国良抓住海盐土地流转如火如荼开展之势,流转了1980亩土地,从事粮食生产。“一般人总以为流转来的土地种粮太可惜,效益低。其实不然,粮食生产只要规模经营,效益同样可观。”蔡国良告诉笔者,规模经营可以在采购种子、化肥、农药以及耕作、管理、收割等环节上节约成本,便于推广良种、推广机械化,同时有利于科学培育,以达到增产节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当然还能在政策上享受到更多奖励和补贴。
  像蔡国良一样,如今海盐已有越来越多的农场、种植大户开展机械化生产,农业经营演绎“高铁速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