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厚积薄发创新业

——永康市农业“两区”建设发展综述

  •   本报记者 俞廷尚
      永康市杨溪稻米合作社的万亩稻田近期进入收割旺季,合作社理事长池国通一脸喜悦:如今收割机能开到田里,晒粮也用上了烘干机,今年粮食丰收已“板上钉钉”。这些得归功于永康市今年实施的粮食功能区建设。
      今年以来,永康市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定规划、出政策、抓成效,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永康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立足实际定规划
      “五金之都”永康,农业占全市经济总量不到4%,农民收入绝大部分也来自非农产业。但永康市始终没有动摇农业基础产业的地位,把“两区”建设作为推动该市农业发展的抓手,加大投入、统筹规划,立足永康农业实际,提出了“1255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任务和1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目标。
      前段时间,永康市清溪农业综合园区被列入我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永康市唐先镇葡萄种植大户曹发强的60亩葡萄基地,有幸进入了这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这里的规划我都很清楚,统一打品牌、建设冷藏保鲜库、还要设立大型批发市场,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说到唐先葡萄产业示范区的规划,曹发强充满了期待和信心,“这里要成为全国最大的精品红富士葡萄生产基地。”
      唐先葡萄产业示范区位于清溪省级农业综合区唐先镇三村等25个村,规划面积4000亩,以种植红富士葡萄为特色。目前园区内设施栽培的葡萄面积达1000亩,年产葡萄5000多吨,产值3500多万元。
      “这个葡萄示范区将全部采用标准化钢架避雨设施栽培,每个棚内的每株果树根部都配备滴灌设施,全部采用标准化、无公害栽培,这里种出的葡萄都要成为精品。”永康市农业局局长黄培杰告诉记者,到2013年,示范区内要实现平均亩产值1.25万元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目标。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永康市专门委托浙江大学现代农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两区”发展规划。目前,该市已完成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的规划编制。
      根据规划,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永康将建设1个以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两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和50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而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上,该市将争取到2018年完成12万亩的建设任务。
    政策扶持强基础
      在杨溪稻米合作社的600多亩高产示范方内,田成方路成行,水泥硬化的渠道和机耕路都连到了田头地边,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让它所在的粮食功能区显现出了建设的高标准。“不仅这里的600亩,合作社还有2000多亩良田在今年完善了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有200多万元。”该合作社理事长池国通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的1.2万亩水稻增产12万公斤不成问题,粮食功能区建设在其中功不可没。
      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永康市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激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除了国家给予粮农的早稻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优惠政策外,永康市还对优秀示范方、高产创建户等进行奖励,最优秀的种粮大户可获得高达20万元的奖励。同时,该市加大对农田基础建设、测土配方等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种粮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越来越好。
      政策的扶持,让更多的农民有信心投资种粮。“合作社今年投入150万元建设了育秧能力达8000亩的育秧温室,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烘干中心,光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就超过200万元。”池国通说,没有政府的补贴和政策扶持,他既没这个实力,也没这个胆量。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提升了永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该市早稻种植面积达1.69万亩,比去年增长9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18.8万亩,比去年增加近1万亩。
      在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同时,永康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要内容,并在农业标准化建设、行业创新、大学生就业、设施农业、工商资本投资等多个环节设立了奖励和扶持政策,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到目前,仅清溪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各级政府已整合的扶持资金就达到了600多万元。
    产业联动育主体
      在唐先镇长塘头村,一个生态农业休闲园已初具规模。亭台楼阁式的木屋、依山而建的攀岩墙、环山的跑马道,一个个独具匠心的休闲场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围绕农业产业和自然环境,不同的季节需要有不同的休闲方式。”浙江旺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健宁告诉记者,目前他已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1000多万元。
      长塘头生态农业休闲园是清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的子项目之一,规划建设面积200亩,预计总投资1780万元。到2013年,这里将成为集农产品生产、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乡村度假和农知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园。
      俞健宁看中的,正是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资源和列入“两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借着“两区”建设这个“东风”,他流转了长塘头村及周边村大量未开发利用的林地、旱地,欲建一个1000亩的油茶基地,开发茶油系列产品。
      目前,他已初步建成了200亩大果红花油茶基地和100亩的油茶苗圃。“三五年后,这里将兴起一个新的产业,每年至少能创造1000万的产值。”俞健宁对此信心十足。
      在“两区”建设的引领下,已有越来越多像俞健宁这样的工商业主看好永康现代农业的前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将逐渐挑起重担,成为永康“两区”建设的主体。“这些建设主体已经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大步伐。”黄培杰说,蔬菜配送中心项目现已完工,超时肉鸽养殖场项目即将动工,永康市绿泰果菜专业合作社投资320万元建设的栗园蔬菜基地钢架大棚已搭建完毕。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永康蔬菜、畜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重规划、强扶持、实基础,厚积薄发才能开创新天地。永康现代农业正依托“两区”建设的大舞台,展现出绚丽多姿的风采。
    链接:
    永康“两区”建设扶持政策
      农业基础设施:土地整理后,农田引排水配套工程、农田机耕路衔接工程、机电排灌配套工程,以项目形式申报,补贴额度为投资额的60-80%。连片50亩以上的种养业基地修建机耕路,每米补贴40-60元。
      沃土工程:符合要求种植绿肥作物,每亩补贴20元。连片500亩以上示范基地,每亩补贴磷肥、除草剂10元。连片种植水稻300亩以上,水果、蔬菜1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每亩补贴配方肥料费30元。
      大学生农业就业:鼓励涉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职大学生村官到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三年合同期内每月给予1000元补助。大学生村官领衔发展的农业项目,优先予以立项扶持。
      设施农业:连片建立葡萄钢架大棚以村或合作社为单位连片50亩以上,大户为单位连片30亩以上,每亩补贴2000元,其他钢架大棚连片30亩以上,每亩补贴4000元。
      培育现代农业主体:对晋级为省、金华市、永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当年分别给予10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晋级为金华市星级示范性合作社的,一星级奖励0.5万元、二星级奖励1万元、三星级奖励2万元,晋级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的,奖励5万元。工商业主年度内投资农业200万元以上,给予投资额1%的奖励。
    永康市市长卢跃东(前排左二)、副市长金艳(前排左一)调研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