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博特刊

生态循环农业看金华十大行动

  前言:近年来,通过积极努力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金华市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保护和完善。目前,全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7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10万亩,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5万亩,创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80只、绿色(有机)食品115只、省以上名牌产品39只。与2005年相比,全市农药使用量下降12%,化肥使用量下降9.6%。全市建成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318个,累计完成存栏200头以上的1166个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92%。累计完成624个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年处理生活污水1300万吨,受益农户12.5万户。
  今年9月,金华市又提出了实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十大行动”。争取到2015年,全市创建3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5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氮肥使用量减少8%,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4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通过“三品”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150万亩以上;农作物秸杆、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90%、97%和70%以上。
1
传播生态循环农业理念
  组织生态循环农业宣讲团,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绿色农业、生态环保的理念,强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节约理念、健康安全理念,提高农业生产者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和经营素质,自觉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协同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生态循环农业典型,引导消费者树立安全、优质、营养、生态、环保的绿色消费意识,形成合力共建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
2
示范创建生态循环农业
  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围绕《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行动方案》,扎实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
3
提升现代生态畜牧业
  加快推进以农牧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畜牧业生态化建设,巩固浙中地区畜牧业核心主产区地位。科学制定畜禽养殖规划,严格执行禁、限养规定;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抓好8个畜牧主导产业示范区,7个特色畜牧业精品园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实施规模养殖场生态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三元合一”星级管理模式。
4
农药减量控害增效
  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开展生态控害技术研究与示范,组织实施“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工程”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加大抗病、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生物农药和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色板、“以螨治螨”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推广新型喷药器械和有机硅、“爱苗”等防治、节本增效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农药使用量。
5
提升农田土壤质量
  建立健全测土配方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一批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合作社,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率;结合生态市建设和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污染防治,开展作物秸秆还田的宣传和技术研究,因地制宜探索各种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建立健全农田质量监督管理和预警体系,构建全市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掌握全市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实现对耕地质量变化的预警预报。制定相应的标准农田和新增耕地质量评价与验收程序、办法、补偿机制。
6
绿色农产品扩面提质
  围绕生猪、奶牛、水果、蔬菜、茶叶、粮油、畜禽等主导产业,继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三品”生产基地。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行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标识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7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
  以“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粮食、蔬菜、水果和肉禽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监管和检验检测。全面实行生产档案制度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对农产品种养示范基地(单位)实施准出管理,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项目,严防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蔬菜、生猪省级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粮食、水果、茶叶、奶制品等主要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全面下降。
8
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进程和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建设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畜禽集粪处理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年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家禽存栏3万羽以上的养殖场(户)的治理任务,积极开展生猪存栏100头以下、牛存栏10头以下、家禽存栏3万羽以下的养殖业污染治理;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万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容8万立方米,进一步完善畜禽排泄物收集配套服务体系。按《金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重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水稻、玉米等秸秆还田,积极推广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技术,推行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固化成型和秸秆炭化、气化利用等。
9
普及利用农村清洁能源
  组织实施“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户屋顶阳光工程”建设,按照金华市秸秆利用规划实施好七类项目,推广秸秆沼气池、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气化、秸秆直燃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推广节能型太阳能设施农业技术,建立健全集服务、展示、指挥和研发为一体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任务,
10
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开展园地养猪、山地养鸡、稻田养鸭等多种农牧结合养殖技术集成,重点推广“猪—沼(肥)—果”、“猪—沼(肥)—粮”、“猪—沼(肥)—茶”、“猪—沼(肥)—菜”和“猪—沼(肥)—牧”等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培育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养殖模式典型。引导农户利用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等开发沼气,沼液、沼渣再还田施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积极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引进、研发、推广清洁燃料机械和节能型农机,加速淘汰工艺落后、高能耗、高污染、适用性差的农业机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农机生产效率。结合本地实际,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水稻(单季稻)通气式栽培技术,促进农业节能环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