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项包括农、林、牧、渔和农村二三产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系统工程,正在台州悄然兴起。今后农业发展,必然是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耦合,生产方式与环境承载协调,从而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
生产过程
清洁化
做好生产和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结合的文章,在清洁化、现代化、内涵式发展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台州市富越农庄开发有限公司在临海市尤溪镇岭脚金村山上建设的养猪场,为彻底改变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解决粪尿排泄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将强活性洛东特殊有效菌与有机微量元素预混和饲料按比例制成有机垫料—“生物发酵床”,有机垫料在使用3年后,可直接当作农作物有机肥,达到循环利用,彻底解决了养猪场粪尿排泄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真正实现养猪场污
染物零排放。
仙居梅农郑桂青表示,生态的杀
虫灯,一个晚上,可以捕到两三斤的
害虫,最主要的是有了这盏灯之后,
杨梅树不用再喷农药了,杨梅也更加环保。为了让仙居的杨梅绿色环保,当地政府发放了数万盏杀虫灯,梅林中挂起一盏盏杀虫灯。
像这样以先进技术推动清洁生产,正由点到面、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产业逐渐辐射到整个种养业。
资源利用 节约化
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农业资源,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椒江区投入约为1050万元,建设占地89亩,栏舍20幢,面积为11466平方米,可存栏生猪7000多头生猪养殖小区,将位于禁养区内的规模生猪养殖场整体搬迁到小区养殖。小区建有沼气池,沼气用于养殖人员的烧饭、烧水等和发电。沼液和沼渣用于浇灌周边1000多亩农田,实现了农牧产业之间的循环。
温岭市坞根镇寺基村是个养殖大村,全村共有养猪户75户,其中100头以上的有49户,存栏生猪1万多头。该村从2006年起将生猪集中圈养,并建造1000立方池容的沼气净化池,产出的沼气进入村民家中当作家庭用能,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种植、养鱼、养蚯蚓等综合利用。该村通过沼气净化工程建设,可年产沼气14万立方,可供300户村民10个月家庭用能,使整个寺基村年节约液化气3600瓶,节支36万元;年可产沼肥550吨,增加收入7万元;整体可增加效益43万元。
这种以农牧结合的产业循环模式,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我们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废弃物利用
资源化
农业不循环就有污染。废弃物放对地方是宝,放错地方是污染。
在椒江、临海、天台、温岭、仙居等地,随处可见以有机肥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
椒江三农有机肥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建起占地7000平方米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购置干湿分离机,配备专用车辆,定期到各养殖户中清理多余的畜禽粪便,生产线一个小时能生产出约4吨复混肥,每天能生产40吨至50吨复混肥,每吨售价在600元左右, 如今畜禽粪便在这儿成了‘宝贝’。
温岭市蓝宝精灵节能锅炉设备厂实施秸秆致密利用,2007年生产压块生物燃料锅炉。2008年上半年投入巨资开发生物质燃料颗粒锅炉,同年11月通过浙江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并投巨资建立年产2万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基地。2009年3月,中国第一台全自动生物质燃料锅炉正式投放市场。
仙居县开展了“户用沼气池+猪舍+卫生间”三位一体污水处理模式的试点示范建设;温岭市泽国镇绿丰生猪养殖场沼气“绿色”发电,填补了台州市整个纯沼气发电的空白,开创了先河,在浙江省也属前列。
这些模式,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促进了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的转变,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环境影响
无害化
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养殖场整治并举。
台州市路桥区横街农丰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从服务本镇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拓宽到周边三镇六村,累计服务面积达1.94万亩。合作社算了一笔账,统防统治可以亩减少用药1.97次,累计减少农药纯使用量4610.48公斤,增收节本211.87万元。
温岭利用测土配方软件科学施肥,椒江章安水稻使用配方肥,有些地方统一实施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数量,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保障了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07年以来,全市多挽回粮食损失1.45万吨,增收节支5714.32万元,减少农药纯使用量85.39吨。每亩减少施用化肥4.76公斤;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420余万亩。
2006年开始,台州市积极实施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程,及大地改善了养殖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全市已累计完成了存栏生猪100头、奶牛10头以上的940家规模养殖场治理,其中市区完成390家规模养殖场治理,治理率已达92%。
这些举措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精品精致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从源头消除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之举,正在积极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产品
生态化
农业满足城乡居民对
生态产品的需求,为农民
增收开辟新的渠道。
天台街头镇明珠村有
30多户参与在连片的50亩
茭白田里养欧江彩鲤,收到了
可喜的经济效益。这种鱼生长
快、耐粗食、生命力强,同时肉质
细嫩、营养丰富,是食用鱼中的上
品,每公斤能卖到30元左右,亩增收
1500元以上。
仙居仙绿土鸡蛋合作社在2000多亩的桃树、梨园下放养仙居鸡。合作社养的鸡不喂饲料,而喂谷皮、玉米、蚯蚓、青草。这样养的鸡,羽毛特别亮,肉质鲜嫩,一只2公斤重的三黄鸡卖到了150元。一只放养的鸡一个月能产20个蛋,按保护价收购,养一只鸡一个月就至少有20元的收入。仙居县仙绿土鸡蛋合作社用这种“借鸡生蛋”的办法,带动1200多户低收入农户走上小康路。
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拓展了循环农业产业链,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特色水果、名优茶、高山蔬菜、畜禽等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256个,生态、原生态、绿色、有机的品牌和理念提升了台州市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生态优势
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正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以天台山水、云锦杜鹃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以天台云雾茶、高山蔬菜和其他特色种养业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天台县的生态产业链链接了深山和城市,形成了年销售达25亿元的生态套餐。每年200多万名城市居民走进天台山,又将200多个天台农特产品带回城市。
金泉休闲农庄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如今一到节假日,农场内游人如织,日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农庄的快速发展,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庄农老郑说,相比以前,他家放养的本地鸡和本地鸡蛋的销量上升不少,一些企业还慕名上门订购,希望建立长期供销关系,今年他还扩大了养殖规模。
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平原,人们在努力实践着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绿色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这片热土。
在新一轮发展中,台州市顺应低碳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趋势,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发展主线,着力推进农牧结合的产业循环,鼓励生产、推广、施用有机肥。
我们坚信,“山海秀丽、富裕和谐”就是台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