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农博特刊

看地理标志

品象山美食

  •   通讯员 石文川
      象山半岛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渔、港、岛、滩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之美誉。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造就了独特的农业产业。象山海洋渔业产值居全国前列,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柑桔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国特种野猪种源基地县、浙江省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综合强县、果品产业单项强县等。
      近年来,象山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提升计划,梭子蟹、柑桔、象山白鹅、杨梅、大黄鱼等农业龙型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7个;拥有农业国家名牌产品1个、省市名牌产品20个、省市著名商标25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农产品16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3个。继去年象山梭子蟹、象山大黄鱼、象山紫菜、象山白鹅及其加工品获得5个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后,今年象山白鹅又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一个县能同时拥有这么多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且让我们来看看象山县这些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风采。
    象山白鹅 >>
      象山白鹅养殖历史悠久,据传是由其先民捕获野雁经长期驯养、选育而成。与其他白鹅相比,象山白鹅以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性状优而闻名全国。
      象山白鹅肉质肥、鲜、嫩、脆,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低,肌纤维较细,为猪、鸡肌纤维的1/20,氨基酸、赖氨酸含量丰富,均高于牛肉、猪肉和鸡肉中的含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
      据《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鹅肉有“补益五脏、止咳化痰、补虚益气、暖胃生津”之功效,特别适合冬季进补。象山白鹅的烹饪方法以白斩鹅、盐水鹅和烤鹅为多。白斩鹅和盐水鹅体色微黄而有光泽、清香扑鼻、脆嫩鲜美、油而不腻,烤鹅体色金黄、皮薄脆,肉质细嫩,浓香扑鼻,食后回味无穷。
      2009年,象山县白鹅饲养量达到230万羽,出栏商品鹅100万羽,总产值达到1.15亿元。象山白鹅标准化养殖技术日臻完善,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多次荣获全国、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养殖基地被列入全国白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浙江省白鹅种苗工程示范基地等。
    <<象山紫菜
      每年寒露前后,象山滨海广阔的滩
      涂、浅海上,随处可见挑着整箩筐紫菜的
      菜农,或开着紫菜采收机在“海上牧场”里
      穿梭的养殖户,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是并排整齐的紫菜晾架,“千山紫菜万山苔”,场面蔚为壮观。
      坛紫菜含有高达30-35%的蛋白质以及碘、维生素和无机盐类,有“营养宝库”的美称,除食用外,还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高血压、支气管炎、脚气、气肿、小便不利、泻痢、麻疹等症。
      象山紫菜主产区位于该县东南沿海一带,以南田涂、高塘岛、西沪港所产紫菜质量最为上乘。象山紫菜具有紫黑色光泽,片薄,口感柔软,滋味芳香、鲜美,火烤后呈青绿色,清洁无杂质。独特的地理特性,使象山紫菜成为紫菜族中的上品。
      多年来,该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一直致力于紫菜的品种改良、加工、包装、品牌等方面的科研攻关。目前,该县共有9个乡镇、50个行政村生产紫菜,其中,2个乡镇和8个行政村为纯紫菜区,现有紫菜栽培面积2.2万亩,从事紫菜栽培人数2000余人,年紫菜产量4000吨左右,年产值超过1亿元。
    象山梭子蟹>>
      象山近海水质咸度高,蛏子、毛蚶、蛤蜊、牡蛎等优质天然饵料丰富,非常适合梭子蟹生长。象山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一般单体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雄蟹肉质饱满,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
      象山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是象山居民餐桌上的家常菜;亦可腌食,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呛蟹”。
      象山梭子蟹富含蛋白质、钙、钾、钠、锌、硒、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A等,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2006年,象山县全民投票评出海鲜“十八碗”,梭子蟹独占二席:鲜呛咸蟹和渔家白蟹。象山渔民有句俗话叫“蟹味上桌百味淡”,意思是别的海鲜都会吃腻,只有梭子蟹百吃不厌。
      象山县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梭子蟹养殖的地区,现拥有梭子蟹养殖基地面积7.5万亩,年总产量3000吨,年产值3亿元,其中,标准化养殖池塘1.2万亩,无公害基地23个,是全国最大的梭子蟹养殖基地。每年1-4月份,在全国重点消费城市——天津、张家港、北戴河、上海、厦门、宁波等地上市的梭子蟹,绝大部分是象山梭子蟹,象山港牌梭子蟹更是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大黄鱼是东海渔区特有的海水名贵鱼类。象山大黄鱼体色金黄,鳃丝清洗呈鲜红或紫红色,眼球饱满,肌肉结实,富有弹性。
      象山大黄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钙、磷、碘和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其中,氨基酸含量为58.5%,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尤其是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能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此外,黄鱼含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延缓衰老,具有一定的防癌功效。
      目前,黄鱼特别是野生大黄鱼已成为市场上最珍贵的畅销水产品,即使每斤价格以千元计算,仍然一鱼难求。
      近年来,象山等沿海地区开始发展网箱人工养殖大黄鱼。2009年,象山大黄鱼传统养殖网箱达到1.3万只,产量2600吨。随着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和休渔制度的执行,目前野生大黄鱼资源有所恢复,年捕捞产量逐渐增加。去年,象山县野生大黄鱼捕捞产量29吨。
      目前,该县拥有大黄鱼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12家,年加工产量880吨;无公害产地3家,绿色食品4个,著名商标3个;象山脱脂黄鱼拥有宁波市名牌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2个,是我省规模最大的脱脂大黄鱼生产基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